- 陈培育;阴志刚;牛银亭;鞠乐;王鹏;强学杰;
目的:选育满足不同加工需求的艾新品种。方法:以前期选育的4个艾新品系为材料,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选育出不同用途的南阳艾8~11号4个新品种。结果:4个品系在株型及叶型上有明显差异;4个品系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要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4个品系的全株干重、干叶重均比对照增产明显,南阳艾11号增产幅度最大;南阳艾8号艾叶出绒率最高,达到43.51%,其次为南阳艾9号,为42.85%,均与其他品系差异明显;南阳艾10号总挥发油含量为0.89 mL/100 g,显著高于其他品系。结论:南阳艾8~11号满足了不同艾产品加工的需求,于2021年10月通过河南省中药材品种鉴定专业委员会鉴定。
2024年03期 v.47;No.481 54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荣俊博;贾文浩;张梦阳;王英平;林红梅;李婉莹;雷秀娟;
目的: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杂交F1代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方法:设计、筛选引物,对随机选取的60份杂交F1代无性系幼苗进行SSR分子鉴定;裂解样品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60份样品进行倍性分析。结果:筛选出Q2、Q5两条引物可用于三七与西洋参杂交F1代的鉴定,在60份样品中,共有39份具有双亲互补条带;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相同的60份样品进行检测,三倍体样品数为39份,表现为双亲互补条带的样品倍性检测结果均为三倍体,可认定为真杂种。结论:杂交F1代的真实杂种率为65%,SSR分析与倍性检测结果相互印证,证实了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2024年03期 v.47;No.481 547-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陈庆梅;庾韦花;陈会鲜;黄小娟;蒙平;林茜;
目的:筛选出能够表征五指毛桃抗旱性的重要叶片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指标,探索五指毛桃叶片形态结构与其抗旱性的关联性。方法:对8份五指毛桃种质进行抗旱性测定,并观察这8份种质的叶片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隶属函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份五指毛桃种质的抗旱性大小依次为LC5>LC13>LC10>LC4>LC6>LC7>LC3>LC8;叶色、绒毛量、叶厚、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与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下表皮细胞厚度与抗旱性呈显著负相关,叶长、叶宽、角质层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不显著;以叶色、绒毛量、叶厚、栅栏组织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海比6个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发现8份五指毛桃种质的抗旱性大小排序为:LC5>LC13>LC10>LC4>LC6>LC7>LC8>LC3,与8份种质自身的抗旱性大小顺序基本吻合。结论:叶色、绒毛量、叶厚可作为表征五指毛桃抗旱性的外在形态指标,栅栏组织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海比可作为表征五指毛桃抗旱性的内在解剖结构指标。
2024年03期 v.47;No.481 553-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李嘉妮;周义蒙;刘杰;曾慧兰;李润根;
目的:明确龙牙百合褐斑病菌梨黑斑链格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为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探究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菌梨黑斑链格孢在不同培养环境及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同时,选用8种常用的杀菌剂,测定对梨黑斑链格孢的抑制活性。结果:梨黑斑链格孢菌丝生长的合适条件为:温度25℃(菌株的致死温度为50℃),pH值为7,自然光光照,PDA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胰蛋白胨。供试的8种杀菌剂中,木霉菌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4.125×10~(-7) mg/L,12.5%烯唑醇的抑菌效果较差,EC_(50)为24.853 mg/L。结论:梨黑斑链格孢在较低温度下能生长,pH适应范围较广,不利于其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硝酸钾;木霉菌、异菌脲等对该病原菌的毒力较高,可为龙牙百合褐斑病的田间防治试验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47;No.481 559-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张子慧;高明夫;徐慧;
目的:探究维生素C(VC)工业废弃发酵液剩余物古龙酸母液(RAE)对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植株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的RAE浇灌盆栽马齿苋植株,测定其生物量和目标代谢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RAE均能显著提高马齿苋植株鲜重和干重水平,提高幅度分别达到175.35%和276.83%;VC含量最高提升103.28%;总酚含量提升达27.64%,多巴胺和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提升118.38%和32.43%,并且均与VC和总酚含量正相关。此外,RAE的施用剂量与马齿苋干重、可溶性蛋白、VC、总酚、多巴胺和总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施用RAE能促进马齿苋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并显著提高VC、多巴胺、总酚和总生物碱的含量。
2024年03期 v.47;No.481 563-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邸学;张建逵;于雅琳;裴帅龙;姜璐;康廷国;
目的:通过调查辽宁省鞍山市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状况,掌握鞍山市药用植物资源的特征,为该市的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本底资料。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普查方案,采用传统野外实地调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收集鞍山市药用植物资源的相关信息。结果:共完成174个样地、870个样方套、5 220个样方的调查工作,全面覆盖鞍山市1个县级市、2个县、4个区的范围,记录到182科598属1 228种药用植物;重点调查了药用植物132种,均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5种属于辽宁省新记录物种。结论:鞍山市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域内大部分中药资源种群处于稳定状态,但有少数种群呈减少的趋势,建议加强动态监测与资源保护,营造良好的中药资源生存空间和中医药文化氛围,共同推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03期 v.47;No.481 569-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朱慧玲;包可欣;崔瑜;殷崇敏;杜家贤;王登;张荣京;
目的:摸清珠海市斗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采取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斗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斗门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618种,隶属于136科413属,被子植物占绝大多数,占总种数的94.98%;以菊科、豆科、大戟科植物多见;生活型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75.08%;重点药用植物78种,均被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共有5种。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比,斗门区的药用植物增加了327种,其物种变化率达112.37%。结论:斗门区分布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性明显,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发展价值以及资源利用的潜力。
2024年03期 v.47;No.481 575-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蓝婷婷;赵兵菲;吴传梅;梁潘;杨楚楚;谭小姚;汝梅;
目的:克隆分析夏枯草中对羟基苯丙酮酸双氧化酶基因PvHPPD,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原核表达与纯化,为日后探索对羟基苯丙酮酸双氧化酶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夏枯草转录组数据库,利用同源比对和电子克隆得到PvHPPD c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PvHPPD 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PvHPPD cDNA序列连接到pMAL-c5x载体上融合麦芽糖标签,转化BL21(DE3)表达菌中,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进行纯化。结果:PvHPPD的cDNA序列长1 850 bp, ORF序列长1 452 bp,编码483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亲水性非跨膜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HPPD蛋白特有的保守结构域,保守区域多集中在C端,N端多变化。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vHPPD基因表达蛋白与唇形科植物聚为一组,并与虎尾紫苏的同源性达85%。体外蛋白表达发现该蛋白在上清液和沉淀(包涵体)中均有表达,沉淀中的表达更多。结论:该研究成功获得PvHPPD基因,并掌握了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体外表达体系,该结果将有利于后续深入研究PvHPPD基因及其在迷迭香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2024年03期 v.47;No.481 58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伟;尹海波;王丹;于学霖;马婧洁;骆佳熠;
目的:确定不同生长年限白鲜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特征,结合化学计量学模型,探讨利用无机元素特征谱进行白鲜年限鉴别的可行性。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21批样品中Ca、Mg、Cu、Zn、Fe、Mn、Na、Al、N、P和K等11种无机元素含量,绘制白鲜无机元素特征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Fisher判别函数和支持向量机(SVM)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建立白鲜生长年限的鉴别模型。结果:白鲜中富含K、P、N、Fe、Mg、Ca、Al等元素,其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K、P、N、Fe、Mg、Al、Cu、Mn是白鲜的特征无机元素,利用其可区分不同年份的白鲜,而Mn、Cu、K、Fe、Al等5种元素对不同生长年限白鲜的分类具有显著性影响,可作为其特征性元素,检测结果与样品的实际生长年限吻合,正确率为100%。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鉴别不同生长年限的白鲜药材,且操作快速简便,建议日后修改和完善白鲜药材质量标准时增加此项检测内容,从而提高白鲜药材品质评价的水平。
2024年03期 v.47;No.481 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巍;廉艳锋;闫士猛;邢建永;温建云;刘守金;
目的:在性状、显微以及DNA分子等不同层面对市场流通的马勃药材进行鉴别研究,为药用马勃的基原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药材市场采集到以马勃为名的36批样品,分别观察和描述其子实体的性状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丝、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孢子的显微特征,同时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不同来源的马勃商品进行鉴定。结果:36批马勃商品分别鉴定为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或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Mont.et Berk.)Lloyd,以及混伪品龟裂静灰球菌Bovistella utriformis(Bull.)Demoulin&Rebriev。结论:该研究分别在完整药材、孢子形态以及ITS序列中筛选出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对于保障马勃物种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3期 v.47;No.481 593-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余俊东;王静宜;杜军;巫小宏;李医明;陈亮;吴迎春;
目的:研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正相硅胶柱、ODS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ESI-MS、NMR、ECD等现代谱学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覆盆子醇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inlactam A(1)、chinlactam B(2)、4-(9H-β-carbolin-1-yl)-4-oxobut-2-enoic acid methyl ester(3)、(+)-eucophenolic A(4)、(-)-eucophenolic C(5)、阿江榄仁酸(6)、野鸦椿酸(7)、rosanortriterpene C(8)、fupenzic acid(9)、异高山黄芩素(10)、紫云英苷(11)、顺式椴树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4年03期 v.47;No.481 604-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 ] - 邹奇缘;许旭东;马国需;袁经权;
目的:对狭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RP-C18柱、MCI gel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从狭叶茴香果实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3-methoxy-3,6-dimethyl-2,3-dihydrobenzofuran(1)、原儿茶酸甲酯(2)、原儿茶酸(3)、水杨酸(4)、间羟基苯甲酸甲酯(5)、没食子酸甲酯(6)、邻羟基肉桂酸(7)、伪大八角素(8)、10β-hydroxy-cyclopseudoanisatin(9)、2,3-didehydro-5-O-methyl-11-epiillifunone E(10)、莽草酸(11)。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0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IC_(50)分别为(27.22±0.06)μmol/L、(21.13±0.44)μmol/L。
2024年03期 v.47;No.481 610-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王美芹;朱敏汇;杨婷;汪洋;刘亭;李勇军;王永林;
目的:研究八角枫科八角枫属植物稀花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subsp.pauciflorum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稀花八角枫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体外炎症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从稀花八角枫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八角枫碱(1)、尿嘧啶(2)、尿嘧啶苷(3)、5-羟基-2-羟基甲基吡啶(4)、β-腺苷(5)、5-(hydroxymethyl)-1H-pyrrole-2-carbaldehyde(6)、N-trans-cinnamoyltyramine(7)、6-hydroxy-3,4-dihydro-1-oxo-β-carboline(8)、8-羟基喹啉(9)、(-)-(2R)-1-O-β-D-glucopyranosyl-2-{2,6-dimethoxy-4-[1-(E)-propen-3-ol]phenoxyl}propane-3-ol(10)、愈创木基甘油-9-O-β-D-吡喃葡萄糖苷(11)、4-O-(glycer-2-yl)-dihydroconiferyl alcohol-1′-O-β-D-mannopyranoside(12)、3,5-dimethoxy-4-O-β-D-glucopyranosylphenylpropane-7,9-diol(13)、4-(2,3-di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14)、7-(3-ethoxy-5-methoxyphenyl)propane-7,8,9-triol(15)、4-(α-L-鼠李吡喃糖基氧基)苯甲醛(16)、对羟基苯甲醛(17)、丁香醛(1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9)、(R)-6-hydroxy-4,7-dimethyl-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20)、对羟基苯乙酮(21)、二氢松柏醇(22)、邻苯二酚(23)、dibothrioclininsⅡ(24)、水杨苷(25)、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26)、2-(ethoxymethyl)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27)、3′-O-methyl-3,4-di-O-methylenedioxyellagic acid(28)、岩白菜素(29)、3′-O-methyl-3,4-methylenedioxy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30)。结论:其中,化合物3~10、12~22、24、26、27、29为首次从八角枫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1、23、25、28、30为首次从稀花八角枫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7、11~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2024年03期 v.47;No.481 615-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胡梦雅;范雨欣;徐瑞雯;孙彦君;董诚明;冯卫生;陈辉;
目的:研究北方枸杞Lycium chinense var.potaninii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反相硅胶以及制备高效液相等技术对北方枸杞干燥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从北方枸杞果实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1)、methyl-2-[2-formyl-5-(hydroxymethyl)-1H-pyrrol-1-yl]-3-(4-hydroxyphenyl)propanoate(2)、菜豆酸(3)、2E,4Z-脱落酸(4)、催吐萝芙木醇(5)、(E)-3-(3,4,5-trimethoxyphenyl)acrylic acid(6)、阿魏酸甲酯(7)、阿魏酸(8)、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酸(9)、东莨菪内酯(10)、5-羟基麦芽酚(11)、对羟基苯乙酮(12)、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3)、香草乙酮(14)、香草醛(15)、β-谷甾醇(16)。结论: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枸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24.25±1.12)μmol/L。
2024年03期 v.47;No.481 624-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焦志林;刘涛;唐琍萍;杨玥;汪嘉诚;杨引霞;高雪梅;
目的:研究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ex Benth.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山竹子茎叶的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竹子茎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7-三羟基呫吨酮(1)、1,3,6,7-四羟基呫吨酮(2)、1,6-二羟基-3,5,7-三甲氧基呫吨酮(3)、GDPPH-1(4)、香橙素(5)、eriodictyol(6)、7,5,4′-三羟基黄酮(7)、4,6,4′-三羟基-2,3′-二甲氧基-3-异戊烯基二苯甲酮(8)、garcicowin D(9)、30-epi-cambogin(10)、garcimultiflorone H(11)、garcinol(12)、1-丙酮,1-(3,4-二羟基-5-甲氧基苯基)(13)、loliolide(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6、9、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4年03期 v.47;No.481 629-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徐伶俐;禤雨鹏;朱艳柳;周雪;吴峰;周丹;葛发欢;
目的:研究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反相硅胶、AB-8大孔吸附树脂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对滇黄精根茎的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HRMS、NMR等波谱数据及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黄精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对香豆酰真蛸胺(1)、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2)、disporopsin(3)、反式-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酯(4)、(-)-syringaresinol-O-β-D-glucopyroside(5)、 militarin(6)、tetrahydro-5-oxo-2-furancaboxylic acid ethylester(7)、n-butyl pyroglutamate(8)。结论:其中,化合物4~7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滇黄精中分离得到。
2024年03期 v.47;No.481 634-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1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贺方良;程显隆;李明华;荆文光;李萍;马双成;魏锋;
目的:基于颜色数字化结合熵权法,分析防风色度值与其内在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防风药材粉末的色度值L~*、a~*、b~*及总色差值ΔE~*,测定药材中醇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UHPLC法同时测定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亥茅酚、3′-O-乙酰基亥茅酚6个成分的含量,利用熵权法对内在成分进行综合得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值与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升麻素苷、升麻素、亥茅酚苷、亥茅酚、3′-O-乙酰基亥茅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b~*值仅与亥茅酚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ΔE~*与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升麻素、亥茅酚苷、亥茅酚、3′-O-乙酰基亥茅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各指标综合得分与L~*呈显著负相关,与ΔE~*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防风粉末颜色越深,其质量越好,该研究丰富了防风药材质量评价方法,为防风药材“辨色论质”提供了依据。
2024年03期 v.47;No.481 638-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兰金旭;刘振东;王静;练从龙;陈随清;
目的:基于不同采收时间枸橘药材UPLC特征图谱,结合黄酮类和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明确枸橘成分积累规律,为枸橘的采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构建30批枸橘特征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6个成分的含量。结果:30批样品UPLC特征图谱共标定25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13~0.993,指认了7个成分,其中6个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枸橘苷、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葡萄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62~2.40 mg/g、5.75~27.52 mg/g、7.00~53.86 mg/g、0.63~2.94 mg/g、0.11~0.45 mg/g、3.69~9.29 mg/g;聚类分析可将样品分为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5个质量差异标志性成分。不同采收时间枸橘药材可以通过果皮颜色区分,枸橘苷、柚皮苷、欧前胡素等是导致枸橘药材质量产生差异的主要标志物。结论:果皮颜色可作为枸橘药材的采收依据;枸橘苷、柚皮苷和欧前胡素等是枸橘药材质量差异标志物。
2024年03期 v.47;No.481 647-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李智慧;刘淑怡;李旭茂;毛永民;申连英;王晓玲;
目的:测定93份实生播种的酸枣仁药材中4个成分的含量,比较差异,筛选出优良药用酸枣类型。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检测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的含量。结果:经方差分析,不同类型酸枣仁中4个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2个黄酮类成分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2个皂苷类成分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评分筛选出10份优异酸枣种质。对不同地域条件下4个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种植在甘肃金昌的样品中成分含量更高。结论:不同类型酸枣仁中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该研究对酸枣优良资源筛选、栽培环境选择和药用价值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4年03期 v.47;No.481 654-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10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赵建军;雍婧姣;路宗志;刘阳波;段媛媛;王瑞;王汉卿;
目的:通过分析氨基酸类成分,研究不同产地甘草的质量。方法:采用UPLC-TQ/MS法测定153批不同产地甘草样品中16个氨基酸类成分含量,利用PCA和PLS-DA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甘草中氨基酸总含量以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且各产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为脯氨酸、天冬酰胺、精氨酸。PCA可以将153批甘草分为2组,第1组来源于宁夏和内蒙古,第2组来源于甘肃和新疆,主要差异成分为脯氨酸、天冬酰胺、精氨酸;与PCA分析结果比较,PLS-DA分析可以将来源于新疆和甘肃的样本进行区分,最终将甘草样品按产地分为3组,主要差异成分为天冬酰胺、精氨酸。结论:不同产地甘草质量存在差异。基于氨基酸类成分,宁夏和内蒙古产地甘草质量一致度较高。该研究可为揭示不同产地甘草质量差异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47;No.481 66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王河山;黄福龙;苏全贵;叶志英;王英豪;吴水生;
目的:通过对14批钩吻根、老茎、嫩茎、叶4个部位中的6个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探讨钩吻不同部位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 1.7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测定钩吻不同部位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6个生物碱类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加样回收率和RSD均符合分析要求。在钩吻的4个部位中,钩吻素甲的含量以叶>根>老茎>嫩茎,胡蔓藤碱丙的含量以叶>嫩茎>根>老茎,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的含量以根>老茎>叶>嫩茎,胡曼藤碱乙的含量以根>叶>老茎>嫩茎。结论:该研究建立的UPLC法可用于钩吻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为钩吻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47;No.481 665-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王亮;陈帅;何艳玲;王慧竹;
目的:建立金樱子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6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为其综合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RTECS~? UPLC~? Shield RP_(18)(100 mm×2.1 mm, 1.6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31℃;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1μL。建立了U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测定6个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的金樱子指纹图谱共确定了36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91~0.999,指认了6个成分,分别为橙皮苷、金丝桃苷、芦丁、山柰苷、甘草素和槲皮素。不同批次样品中上述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应用UPLC技术可快速有效分离出金樱子中成分,该研究可为其质量控制及定量检测提供依据。
2024年03期 v.47;No.481 671-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蕾;郑丽慧;宋维;刘新国;舒翔;胡松;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结合成分含量测定评价败黄肝宁合剂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依利特Welch 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乙腈-0.3%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30 nm。建立10批败黄肝宁合剂的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并测定其中芍药苷、栀子苷、龙胆苦苷、甘草苷、丹酚酸B、甘草酸铵的含量。结果:10批败黄肝宁合剂的指纹图谱共标记了19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成分,相似度大于0.900,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出4个潜在质量差异标志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批次样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龙胆苦苷的平均含量最高,其次是芍药苷、栀子苷。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评价败黄肝宁合剂质量,含量高的有效成分可考虑作为质量标志物。
2024年03期 v.47;No.481 676-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米香;姬诚;朱景平;季泽俊;聂建军;
目的:采用HPLC建立参术儿康糖浆中多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PAH(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测定9批参术儿康糖浆中棕榈酸、苍术醇、茯苓酸、阿魏酸、橙皮苷、黄芪甲苷6个成分的含量。结果:上述6个成分分别在12.2~1 220μg/mL、11.9~1 190μg/mL、1.2~117μg/mL、9.7~970μg/mL、1.0~102μg/mL、10.6~1 06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101.67%,RSD为0.93%~1.27%。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可为参术儿康糖浆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024年03期 v.47;No.481 68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王静;万力生;倪新强;舒晴;
目的:基于“脾-线粒体相关”理论,观察运脾止泻方对腹泻幼龄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水液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3周龄SD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蒙脱石散(0.18 g/kg)组和运脾止泻方(16 g/kg)组,每组10只。采用番泻叶药液(20 mL/kg)灌胃建立腹泻大鼠模型,连续造模14 d后,各给药组灌服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2次/d,连续1 w。记录大鼠腹泻情况、体质量、进食量的变化,统计对比大鼠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采集血清、粪便、结肠组织标本,检测粪便含水率,比色法检测血清D-木糖及结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ELISA检测结肠组织ATP、AMP、ADP及血清MTL、GAS、SS、VI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AQP3、AQP8、NHE1、NHE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进食量显著降低,粪便含水率、稀便率、平均稀便级、腹泻指数显著升高;血清D-木糖、VIP含量及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显著降低,血清GAS、MTL、SS水平及粪便中乙酸、丙酸含量显著升高,粪便中丁酸含量及结肠组织ATP、ADP、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和AQP8、NHE3、NHE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肠组织AMP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运脾止泻方组大鼠体质量和进食量显著升高,粪便含水率、稀便率、平均稀便级、腹泻指数显著降低,血清D-木糖、VIP含量及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显著升高,血清GAS、SS水平及粪便中乙酸、丙酸含量显著降低,粪便中丁酸含量及结肠组织ATP、ADP、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和AQP8、AQP3、NHE3、NHE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肠组织AMP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运脾止泻方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整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促进水液代谢及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2024年03期 v.47;No.481 697-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王慧敏;蔡纪堂;吴紫陆;柴峰;
目的:探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鼻咽癌细胞CNE1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为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CNE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在考察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鼻咽癌细胞CNE1和鼻咽上皮细胞NP69细胞活力的影响后,将CNE1细胞分为对照组、白花蛇舌草总黄酮(25、50、100μg/mL)组;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检测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CNE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2)为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抑制CNE1细胞增殖可能的分子机制,将CNE1细胞分为对照组、白花蛇舌草总黄酮(100μg/mL)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PERX、ATF4、CHOP蛋白表达,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取基因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学分析;(3)为研究类PKR的内质网激酶(PERK)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诱导CNE1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中的作用,采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进行干预;(4)为研究活性氧(ROS)在调控PERK信号中的作用,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处理过程中孵育N-乙酰半胱氨酸(NA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组CNE1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处理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并诱导CNE1细胞的凋亡(P<0.05),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处理后细胞中PERK信号通路变化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处理引起p-PERK、ATF4、CHO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NC siRNA+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组比较,PERK siRNA组和PERK siRNA+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组细胞凋亡率、G_0/G_1期比例及p-PERK、ATF4、CHO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组比较,NAC+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组CNE1细胞ROS水平和p-PER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诱导CNE1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可能与其激活ROS调节的PERK信号通路有关。
2024年03期 v.47;No.481 70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俞烨晨;王旭;杨帆;邢科;任丽红;徐广飞;
目的:探讨益肾健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脏病(DKD)小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C57BL/6N小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50只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KD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厄贝沙坦(25 mg/kg)组及益肾健脾通络方高(生药5.2 g/kg)、中(生药2.6 g/kg)、低(生药1.3 g/kg)剂量组。各组小鼠均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给药,连续12 w,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FBG、HbA1c、TC、LDL、Scr、BUN及尿液中mALB、UTP水平;通过HE、Masson、PAS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NGAL、Lp-PLA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的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结果:给药12 w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系膜细胞空泡化,大量肾小管管腔肿胀破裂,基底膜增厚;FBG、HbAIc、TC、LDL、Scr、BUN、NGAL、Lp-PLA2和尿液中mALB、UTP水平及肾组织中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reg比例显著降低,Th17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组和益肾健脾通络方高剂量组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FBG、HbAIc、TC、LDL、Scr、BUN、NGAL、Lp-PLA2和尿液中mALB、UTP水平及肾组织中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reg比例显著升高,Th17比例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益肾健脾通络方的作用与厄贝沙坦相当。结论:益肾健脾通络方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失衡,减轻DKD小鼠肾损伤。
2024年03期 v.47;No.481 713-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陈科明;马德才;贺嘉夫茹孜;马鸿儒;何思瑶;何瑞;李广永;
目的:研究沙棘籽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改善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4周龄雌性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50 mg/kg)阳性对照组、沙棘籽油(2.5 mL/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来曲唑200μg/kg灌胃联合高脂高糖饲料21 d建立PCOS模型,确定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共给药28 d。每4 d称量质量、阴道涂片观察动情周期,取材前1 d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取材后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抗苗勒管激素(AMH)的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Beclin-1、LC3Ⅱ/Ⅰ、P6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沙棘籽油组小鼠动情周期及卵巢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糖耐量显著升高,血清LH、E_2水平显著升高,T、AMH、FSH/LH水平显著降低,卵巢组织中自噬相关因子LC3Ⅱ/Ⅰ、Beclin-1、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沙棘籽油对PCOS小鼠模型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显著调节自噬水平。
2024年03期 v.47;No.481 719-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孙晗;孙雅楠;孙佳莹;张亚楠;谌治安;刘智;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参附注射液低、高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糖尿病模型,通过检测大鼠空腹血糖确保造模成功。检测大鼠心脏质量指数、血糖、血脂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RP、TNF-α、IL-6、IL-1β水平;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RT-PCR、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Bcl-2、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损伤严重;心肌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升高,血清CRP、TNF-α、IL-6、IL-1β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心肌组织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NF-κB P65、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心肌损伤减轻;心肌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及血清CRP、TNF-α、IL-6、IL-1β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心肌组织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F-κB P65、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2024年03期 v.47;No.481 724-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龙莉;林思;秦慧真;许立拔;张淼;陆峥琳;
目的:探讨凤尾草水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凤尾草水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实验剂量。以LPS(1μg/mL)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同时加入20、60、100μg/mL凤尾草水提物进行处理,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NO含量,ELISA及RT-PCR检测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水平及细胞中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的释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NOS、COX-2、p-P65、p-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凤尾草水提物质量浓度低于100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凤尾草水提物中、高浓度组TNF-α、IL-1β分泌及细胞中ROS水平显著降低,凤尾草水提物各浓度组NO、IL-6释放量显著降低,细胞中TNF-α、IL-6、IL-1β mRNA和iNOS、COX-2、p-P65、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凤尾草水提物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
2024年03期 v.47;No.481 730-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1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孙智珺;叶阳梅;
目的:探究芍药苷和SYK抑制剂干预对油酸(O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增殖、凋亡、脂质沉积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基于OA诱导构建NAFLD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芍药苷组、R406(SYK抑制剂)组、芍药苷+R406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积聚程度,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TC、TG含量,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L-6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YK蛋白表达。结果:采用1.5 mmol/L的OA诱导构建NAFLD细胞模型,以40μmol/L芍药苷进行干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脂质液滴明显增多,TC、TG、TNF-α、IL-6含量及SY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脂质液滴减少,TC、TG、TNF-α、IL-6含量及SY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R406组比较,芍药苷+R406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脂质液滴减少,TC、TG、TNF-α、IL-6含量及SY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芍药苷联合SYK抑制剂可更好地抑制NAFLD细胞脂质沉积和炎症,减少细胞凋亡。
2024年03期 v.47;No.481 735-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1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赵杰;谢雪华;陈瑶;方鹏强;鲍凯;崔换天;温伟波;
目的:探究佤药娘母良药酒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AED)大鼠的治疗作用,基于NRF2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媒对照组、西地那非(5 mg/kg)阳性对照组及佤药娘母良药酒低(3 mL/kg)、高(6 mL/kg)剂量组。大鼠适应性饲养3 d后,选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法建立AE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假手术。造模成功后1 d开始给药,整个给药过程持续28 d。第29天,所有大鼠进行APO勃起实验和ICP_(max)与MAP检测后处死,称量质量并收集样本。通过测定各组大鼠睾丸质量、睾丸指数、附睾质量、附睾指数、精子浓度、精子活率评估其生育功能。对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与睾丸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采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勃起相关生物活性因子(nNOS、eNOS、NO、cGMP)含量。此外,测定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采用RT-q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RF2、HO-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勃起次数、勃起时间、ICP_(max)、ICP_(max)/MAP、睾丸与附睾质量及指数、精子浓度及活率显著升高,阴茎海绵体与睾丸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阴茎海绵体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nNOS、eNOS、NO、cGMP、SOD、GSH-Px水平和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佤药娘母良药酒可改善AED大鼠的勃起功能、生育功能、阴茎海绵体与睾丸的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NRF2通路相关因子,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2024年03期 v.47;No.481 740-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正>《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广东省中药协会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自1978年创刊以来,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4年03期 v.47;No.481 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正>《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性刊物(月刊),于1978年1月创刊。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四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和各类期刊奖。为“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期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24年03期 v.47;No.481 801-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