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专论

  • 中药区划与中药材GAP和区域经济发展

    冉懋雄;周厚琼;

    结合中药资源、道地药材、中药区划、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道地药材与中药区划、贵州中药材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对发展区域经济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化的相关性、重要性等问题加以讨论,以供发展区域经济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化发展参考。

    2015年04期 v.38;No.374 65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 ]

药用植物栽培

  • 地黄根系分泌物化感效应与酚酸类物质的关系研究

    张宝;李烜桢;冯法节;古力;张君毅;张留记;张重义;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地黄根系分泌物化感潜力和酚酸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揭示酚酸类物质与地黄化感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新型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收集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采用HPLC分析5种酚酸(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含量变化并通过生物测试(萝卜种子发芽试验)评价其化感潜力,分析根系分泌物化感效应与5种酚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浸种后萝卜种子发芽率为97.89%、92.38%、89.52%、85.71%、85.71%、84.76%和83.81%,随生育期推进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从块根膨大前期开始与对照表现出显著差异;芽长为5.68、5.76、5.91、5.65、5.41、5.28和5.11 cm,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样从块根膨大前期开始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HPLC检测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均发现了5种酚酸,但其含量未呈现与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相似的变化规律,对两者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丁香酸与发芽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外(r=-0.833,P<0.05),其他酚酸含量均未与萝卜种子发芽率和芽长表现出显著相关性(r=-0.666~0.590)。结论:地黄于块根膨大前期开始表现出显著化感作用,且化感作用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强。丁香酸可能是引起地黄化感效应的主导物质。

    2015年04期 v.38;No.374 659-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 ]
  • 二次正交旋转优化泽泻施肥

    李瑶;陈兴福;彭世明;梁琴;张俊;吴春;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配比及用量的氮、磷、钾、微量元素肥料对泽泻块茎产量的影响,为泽泻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氮、磷、钾及微肥施肥量与泽泻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试验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R2=0.8980,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可靠程度较高,各因素对泽泻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微肥>钾肥>磷肥。据频数统计优化施肥量,泽泻目标产量大于8 250 kg/hm2,95%置信区间内泽泻最优施肥量为:氮肥241.45~283.55 kg/hm2、磷肥81.14~208.44 kg/hm2、钾肥95.57~239.42 kg/hm2和微量元素锌肥14.32~16.18 kg/hm2、硼肥18.84~19.86 kg/hm2、钼肥0.151~0.159 kg/hm2。结论:氮肥保证泽泻生长,钾肥促进块茎膨大,锌、硼、钼肥配施促进泽泻生长发育及对氮、磷、钾肥的吸收。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及锌、硼、钼肥可促进泽泻产量增加,其中,增施氮肥对泽泻的增产作用最为显著。

    2015年04期 v.38;No.374 664-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不同桦纤孔菌比较分析

    郭晓帆;朴钟云;王守明;

    目的:筛选最适宜生产栽培、工厂化提取有效成分、遗传育种的优质桦纤孔菌菌株。方法:采用不同国家的桦纤孔菌菌丝体为材料,利用不同桦纤孔菌菌株与青霉菌的拮抗性筛选优质菌株;并对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等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菌株Finnish birch拮抗青霉的能力最强,菌丝长势最好,菌圈直径最大可达53.27 mm;桦纤孔菌人工培养的菌丝体中各种营养成分丰富,其中,菌株Finnish birch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93%和20.23%,菌株NBRC8681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55%和19.85%;粗灰分含量较高的是菌株JL04,为8.76%,含量较低的是菌株NBRC8681,为6.8%;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是菌株HLJ01,为45.09%,含量较低的是菌株MAFF420101,为38.27%。结论:菌株Finnish birch、HLJ01、JL04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适合开发使用。

    2015年04期 v.38;No.374 669-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土壤基本养分及无机元素对栽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

    康传志;周涛;江维克;郭兰萍;肖承鸿;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基本养分及无机元素对栽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为太子参的合理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采集全国15个产地太子参药材及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3种基本养分和5种无机元素以及药材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省区太子参环肽B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福建省区未检测出太子参环肽B;而多糖含量差异较小(≤30%)。不同太子参栽培土壤基本养分和无机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其中贵州土样中以Pb、Cu和有效硼含量最高,山东土样以Cr和速效磷含量最高,福建土样以Zn和有效钾含量最高。参照《土壤质量环境标准》(GB15618-1995),全国大部分地区太子参土壤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从土壤元素与药材质量相关性来看,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与土壤中各元素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子参土壤中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及Pb、Cr、Cu、Zn、B元素并没有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起到直接作用,全国有60%的太子参种植土壤中普遍缺硼。在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硼元素的比例。

    2015年04期 v.38;No.374 674-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滇桂艾纳香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

    姚绍嫦;谭文明;蓝祖栽;利荣欢;凌征柱;

    目的:探索滇桂艾纳香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滇桂艾纳香的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增殖培养基,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0.1%Hg Cl2溶液灭菌10 min效果最佳;茎段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6-BA 2.0 mg/L+KT 1.0 mg/L+NAA 0.5 mg/L最佳,诱导率达90%;6-BA是影响增殖的主要因素,达显著水平,NAA与KT效应不显著;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5 mg/L+KT 1.5 mg/L+NAA0.2 mg/L,增殖系数为7.12;生根培养基用1/2MS+NAA 0.5 mg/L最好,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93.33%。结论:该试验得到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种苗,并为规模化生产种苗提供技术指导。

    2015年04期 v.38;No.374 679-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生理响应

    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柯维忠;王爱斌;

    目的:对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为试管苗微型块茎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植物生理学的方法,测定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POD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在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SOD和CAT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α-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也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而β-淀粉酶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了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生理响应规律,为黄独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和健壮培育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

    2015年04期 v.38;No.374 683-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柴胡根腐病的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周自云;朱洁;梁宗锁;

    目的:筛选柴胡根腐病防治效果最佳、农残低的药剂。方法:用市售11种常见药剂对柴胡根腐病进行防治(灌根处理),检测其防治效果和百菌清农药残留。结果:药剂中75%百菌清的防治效果最佳,70%甲基硫菌灵较好,80%代森锰锌次之。在第48天时,柴胡根中已检测不到百菌清。结论:柴胡根腐病防治中,可用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这三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使用百菌清48天以后不存在农药残留问题。

    2015年04期 v.38;No.374 687-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动物药研究

  • 鼠妇化学成分研究

    邓红洁;王淑美;程永现;

    目的:研究鼠妇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采用光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鼠妇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ulgarine A(1)、邻羟基苯甲酸(2)、二吡咯并哌嗪-2,5-二酮(3)、1-H-喹啉-4-酮(4)、腺嘌呤(5)、对乙酰氨基酚(6)、4-甲基-5-(2-羟乙基)噻唑(7)。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生物碱,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卷甲虫科动物中分离得到。

    2015年04期 v.38;No.374 690-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不同基原珍珠粉及贝壳粉中7种氨基酸的含量

    陈佳;魏锋;程显隆;刘薇;马双成;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检测不同基原珍珠粉及贝壳粉中7种主要氨基酸的方法。方法:以异硫氰酸苯酯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A:0.1 mol/L醋酸钠溶液(用醋酸调p H值至6.5),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氨基酸衍生溶液在24 h内保持稳定,7种氨基酸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加样回收率在93.16%~103.31%之间。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珍珠粉及贝壳粉中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015年04期 v.38;No.374 693-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ICP-MS测定东南亚进口燕窝无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赵斌;邓仙梅;王羚郦;刘敬;赖小平;

    目的:研究东南亚进口燕窝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25批燕窝样品中的20个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因子,得出燕窝的特征元素为Na、K、Ca、Mn、57Fe、Co、Zn、Se、Rb;聚类分析将25批燕窝样品聚为2大类,无机元素在不同燕窝样品中存在差异,但在白、红、黄燕窝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燕窝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是燕窝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2015年04期 v.38;No.374 697-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资源

  • 金银花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周洁;邹琳;刘伟;边丽华;王晓;张永清;Dan Staerk;

    目的:为金银花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不同商品等级金银花样品39份,用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对每0.5 g花蕾数、每0.5 g开花率、杂质含量、褐变、霉变、花蕾长度、上部直径、中部直径和下部直径等外观性状进行测量;采用HPLC法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外观性状指标和内在活性成分含量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0.5 g花蕾数、每0.5 g开花率、杂质含量、褐变为主成分指标。花蕾长度与木犀草苷含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褐变、上部直径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以筛选的指标将金银花商品划分为4等。

    2015年04期 v.38;No.374 701-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2 ]
  • 基于GIS的全国厚朴质量适宜性研究

    石磊;张承程;明孟碟;郭兰萍;朱寿东;杨红兵;

    目的:通过对厚朴中的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及其比值与产地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考察,进行全国厚朴质量适宜性等级划分,为确定厚朴的优质药材种植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国43个样点的厚朴药材进行质量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厚朴的酚含量及其比值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全国厚朴质量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十月降水量、海拔、十一月降水量等12个生态因子是影响厚朴质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比值具有明显的区域质量特征。结论:湖北和重庆是厚朴的道地产区。

    2015年04期 v.38;No.374 706-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不同种质太子参核苷类成分QTRAP LC-MS/MS分析

    马阳;侯娅;邹立思;刘训红;徐力;兰才武;袁济端;

    目的:分析太子参中核苷类成分,比较不同种质太子参间的差异。方法:采用QTRAP LC-MS/MS技术同时测定5个种质太子参中13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太子参核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核苷总量以福建柘荣(ZS2)最高,贵州施秉(SB)最低。福建柘荣(ZS1)与安徽宣城(XC)间核苷含量差异较小。结论:为进一步阐明生态环境对太子参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

    2015年04期 v.38;No.374 71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11种柴胡种质综合品质评价

    王晓英;马艳芝;客绍英;姜峰;丁友芳;

    目的:筛选适合唐山地区栽培的柴胡种质。方法:测定11种柴胡种质在唐山地区种植后的8项指标(种子生活力、根腐病回接染病天数、越冬保苗率、柴胡皂苷a和d产量、柴胡总皂苷产量、醇溶性浸出物产量、大田出苗率),进行8项指标的基于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的综合品质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8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药效成分因子、柴胡皂苷d-出苗率因子、抗性因子和种子生活力因子4个主成分;11种柴胡种质资源的综合品质顺序由优到劣依次为:甘肃陇西黑柴胡、辽宁沈阳黄柴胡、河北安国31号柴胡、河北张家口北柴胡、山东乐陵805柴胡、河南卢氏北柴胡、河北安国日本31号柴胡、山西万荣黑柴胡、山东菏泽三岛柴胡、湖南邵东黑柴胡、甘肃临兆红柴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品质较高的甘肃陇西黑柴胡、辽宁沈阳黄柴胡、河北安国31号柴胡聚为一类。结论:甘肃陇西黑柴胡、辽宁沈阳黄柴胡、河北安国31号柴胡可以作为唐山地区柴胡推广的种质资源。

    2015年04期 v.38;No.374 715-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款冬花的质量评价

    厉妲;张静;梁鹂;康廷国;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款冬花药材以及款冬根茎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根据含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得到最佳款冬花产地及最佳款冬花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款冬花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款冬花药材中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普遍高于其他产地;4个不同采收期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动态比较结果显示,款冬酮含量在11月份达到峰值,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在12月份达到峰值;款冬根茎中未检测出芦丁和异槲皮苷。结论:甘肃产款冬花的质量较好,甘肃陇西产款冬花11~12月药材质量较佳,与传统采收期相符。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寻找更佳款冬花产地及款冬花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2015年04期 v.38;No.374 720-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

加工炮制与养护

  • 姜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赵宏冰;王志辉;何芳;孟晗;彭建花;石继连;

    目的:比较姜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以明确不同炮制火候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的4种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姜4种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3个成分,其中鲜姜、干姜及姜炭各有27种,炮姜24种。鲜姜含姜烯、α-柠檬醛及β-水芹烯较高,分别为22.59%、20.87%及11.01%。经不同程度加热炮制后,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产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干姜含α-柠檬醛高达40.48%,同时β-水芹烯的含量则略有降低,为10.38%;炮姜中新产生了32.73%的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醛、16.38%的3,9(11)-二烯-10-过氧化物、3.36%的荜澄茄油烯,另外还产生了桉叶二烯及β-红没药醇等成分,而β-水芹烯含量最低,仅为1.95%;姜炭中的姜烯和β-倍半水芹烯均最高,且新产生了α-柏木烯、癸醛及γ-榄香烯等成分。结论:姜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不同,化学成分数量也不同。本方法适用于姜的挥发油成分分析,本研究为姜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5年04期 v.38;No.374 723-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0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龙葵果保鲜技术对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含量的影响

    刘秋琼;梅全喜;张锦超;曾聪彦;胡玉良;陈宗良;

    目的:研究龙葵果保鲜技术对其抗肿瘤成分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独特的龙葵果保鲜技术保存龙葵鲜果,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龙葵干果和保鲜处理的鲜果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进行含量测定,比较保鲜技术对其抗肿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经保鲜技术处理的龙葵鲜果中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的含量要比龙葵干果的含量高80%以上。结论:龙葵果保鲜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龙葵药材中抗肿瘤有效成分的含量,值得推广使用。

    2015年04期 v.38;No.374 727-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鉴别

  • 杜仲药材特异性PCR的鉴定方法研究

    丁铃;赵丹;周涛;江维克;肖承鸿;

    目的:利用杜仲药材及其混伪品的rDNA-ITS序列差异设计DNA特异引物,实现杜仲药材的快速分子标记鉴定。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杜仲药材及其混伪品的rDNA-ITS序列,比对获得差异DNA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扩增条件和检测方法。结果: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反应检测,杜仲药材能扩增400bp的鉴定条带,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在紫外光下有绿色荧光,而其混伪品不具特异条带和绿色荧光。结论:特异性PCR能有效鉴别杜仲药材及其混伪品,通过条件优化显著缩短PCR扩增时间,荧光染料检测能更直观显示鉴定结果,为杜仲药材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5年04期 v.38;No.374 730-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 ]
  • 水线草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李洪权;曹艺;柏玉冰;夏伯候;林丽美;廖端芳;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水线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混淆品白花蛇舌草进行鉴别应用。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 mm,1.7μm),以甲醇-1%冰醋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2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水线草药材的专属性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各产地水线草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超过0.85。结论:该指纹图谱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用于水线草药材的专属性鉴别,有效区别水线草及其混淆品白花蛇舌草。

    2015年04期 v.38;No.374 735-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北越钩藤的性状及显微鉴别

    付金娥;涂冬萍;韦树根;

    目的:研究北越钩藤的根、茎、叶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发现北越钩藤根皮层和韧皮部均较窄且都有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宽广,髓部较小,偏向一侧。茎木栓层由类正方形细胞紧密排列而成,皮层较窄,韧皮部与木质部近等宽,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髓部较大,近木质部有环髓厚角细胞。叶上、下表皮均具有单细胞非腺毛,表皮下方有厚角组织,下表皮可见气孔,栅栏细胞2列,均不过主脉,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近木质部有断续的一圈大型薄壁细胞,木质部U形,导管数个连成一线后排成辐射状等特征。非腺毛、导管为主要粉末显微特征。结论:北越钩藤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作为鉴别真伪的参考依据。

    2015年04期 v.38;No.374 739-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曲轴海金沙的显微鉴别

    黄小婕;姬生国;

    目的:对海金沙科植物曲轴海金沙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表皮制片、解离组织片、粉末制片对药材的茎、叶、根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可见中柱周韧型,木质部呈三角状凸起,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叶主脉维管束周韧型,周围被厚壁纤维围绕。根茎横切面与茎相似。粉末中可见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非腺毛、孢子、纤维等。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曲轴海金沙的显微鉴别依据。

    2015年04期 v.38;No.374 74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6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化学成分

  • 八角金盘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卫强;邱镇;徐飞;李前荣;尹浩;

    目的:研究八角金盘叶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八角金盘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1H-NMR和13C-NMR综合解析化合物结构。以MTT法检测各成分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八角金盏叶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β-hydroxypropiovanillone(2)、腺嘌呤核苷(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齐墩果酸(6)、刺囊酸(7)、桦木酸(8)、常春藤苷元(9)、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金合欢素(11)、槲皮素(1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3)、异牡荆素(14)、异牡荆素-7-O-葡萄糖(15)、紫云英苷(16)、methylpluviatolide(17)、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8)。结论:除化合物1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八角金盘叶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八角金盘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与化合物6、10、12、18在0.5 mg/m L下对A549细胞株的体外抑制率达到90%以上。

    2015年04期 v.38;No.374 745-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碱蓬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邱萍;王奇志;印敏;王鸣;赵友谊;单宇;冯煦;

    目的:研究碱蓬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碱蓬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四烷酸(1)、β-amyrin-n-nonyl ether(2)、β-谷甾醇(3)、β-胡萝卜苷(4)、槲皮素(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8)、东莨菪内酯(9)、豆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碱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5年04期 v.38;No.374 75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洋蒲桃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吴泳樟;张玉波;陈能花;王国才;李药兰;

    目的:研究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洋蒲桃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洋蒲桃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醛(1)、白桦脂醇(2)、白桦脂醛(3)、白桦脂酸(4)、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5,7-二羟基-6-甲基二氢黄酮(7)、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二氢査耳酮(8)、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査耳酮(9)、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10)、5,7-二羟基二氢黄酮(11)、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2)、2'-羟基-4',6'-二甲氧基-3'-甲基査耳酮(13)、对羟基苯甲醛(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5年04期 v.38;No.374 75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醉鱼草果实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俞浩;任亚硕;吴德玲;许凤清;张伟;

    目的:研究醉鱼草果实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醉鱼草果实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小麦黄素(2)、金合欢素(3)、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4)、蒙花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醉鱼草果实中分离得到。

    2015年04期 v.38;No.374 758-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白楸化学成分研究(Ⅱ)

    朱春玲;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白楸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和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楸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异东莨菪内酯(2)、高根二醇(3)、芹菜素(4)、对甲氧基苯甲酸(5)、油酮酸(6)、β-胡萝卜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5年04期 v.38;No.374 764-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的三七质量生物评价研究

    孙成祥;雷飞飞;王建春;潘金火;

    目的:建立三七的生物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通过测定其细胞指数值来评价不同产地三七的品质。方法:采用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based Assay,RTCA)考察三七提取物针对特定依赖性细胞株的生物细胞活性,分析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和作用规律,并在最佳时间点测定其细胞指数值。结果:4批不同产地三七样品中,云南楚雄三七在最佳时间点38 h的细胞指数值最高,其生物活性最强。云南文山三七在最佳时间点38 h的细胞指数值最低,其生物活性最弱。结论:建立的基于RTCA的三七生物效价检测方法可初步用于三七质量的评价。

    2015年04期 v.38;No.374 76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两个产地石菖蒲挥发油质量比较研究

    陈小露;袁德俊;吴雪茹;吴启端;

    目的:比较广西和四川两个产地的石菖蒲挥发油质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以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相对百分含量之和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西和四川两产地各10批石菖蒲挥发油的平均提取率为1.61%、1.72%;5个主要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合计分别为78.19%和88.84%;经t检验,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广西产10批石菖蒲样品聚类可分为4小类,四川产10批石菖蒲样品聚类可分为5小类,而两产地均数与两产地20批样品进行聚类均在同一小类里;广西产10批石菖蒲样品的相关系数中有8批在0.9以上,2批在0.9以下,其中1批的相关系数只有0.466,四川产10批石菖蒲样品的相关系数中有7批在0.9以上,3批在0.9以下,其中1批的相关系数只有0.069,而两产地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6。结论:不同批次的石菖蒲挥发油质量差异较大,但与两产地所属省份没有相关性。

    2015年04期 v.38;No.374 770-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一测多评法测定茵陈中4种酚酸类成分含量

    宋丽萍;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茵陈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24 nm。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香草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采用校正因子计算含量和外标法测定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误差小于5.0%,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以绿原酸为内标,采用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茵陈中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2015年04期 v.38;No.374 774-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GC-MS分析4种石斛花挥发性成分

    李文静;李进进;李桂锋;张建军;廖俊杰;

    目的:分析比较4种石斛(铁皮石斛、球花石斛、叠鞘石斛、鼓槌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进行测定,同时对成分进行归属与比较。结果:从铁皮石斛花中鉴定出4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70.64%;从球花石斛花中鉴定出26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5.24%;从叠鞘石斛花中鉴定出31种成分,占总含量的72.85%;从鼓槌石斛花中鉴定出18种成分,占总含量的87.61%。结论:4种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异,为石斛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5年04期 v.38;No.374 77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 ]

药理

  •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模拟预测大黄用于缺血性脑中风的物质基础

    路丽;关琴笑;田元新;林捷欣;梁生旺;王淑美;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大黄中的活性分子,探索大黄的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选取与脑缺血有关的21个关键蛋白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大黄所含52种化合物进行联合筛选研究,并采用Cytoscape 2.8.1软件建立多成分-蛋白靶点网络模型。结果: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活性小分子,其中有23个与10个以上的靶点有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用来寻找大黄中治疗脑缺血的活性成分,同时也给中药复方的多作用靶点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2015年04期 v.38;No.374 781-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虫草素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

    张超;钟沁;张锡峰;胡代曦;何雪梅;李权伦;冯涛;

    目的:研究虫草素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虫草素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24 h的IC50;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不同浓度虫草素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虫草素对A549细胞核内NF-κB p65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虫草素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升高,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上调,而BCL-2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虫草素能抑制A549细胞质中的NF-κB p65向核内转位。以上作用均呈现量效关系。结论:虫草素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相关。

    2015年04期 v.38;No.374 786-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对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研究

    蒋炜;樊鹏程;何蕾;吴金华;马慧萍;景临林;贾正平;

    目的:研究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对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乙酰唑胺阳性对照组、天山雪莲提取物组,给药后将小鼠放入低压氧舱,减压至模拟海拔8 000 m高度,小鼠保持在此高度下缺氧12 h后处死小鼠,提取肝脏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Ⅴ和苹果酸脱氢酶、顺乌头酸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与缺氧模型组比较,天山雪莲提取物能够保护线粒体膜电位,提高顺乌头酸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和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Ⅴ的活性。结论: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能够保护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

    2015年04期 v.38;No.374 790-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补肾中药复方对老年大鼠尿道功能和膀胱逼尿肌β-AR的影响

    操红缨;邝兆进;谈博;黄萍;吴清和;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缩泉丸和金匮肾气丸对老年大鼠尿道功能和逼尿肌β-AR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青龄大鼠)、模型组(老龄大鼠)、缩泉丸组和肾气丸组,每组12只动物。缩泉丸和肾气丸组给予相应浓度的药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6 w。检测缩泉丸和肾气丸对老年大鼠离体逼尿肌应力舒张功能和尿道压的影响,并考察其对β-AR激动剂及β3-AR拮抗剂作用下离体逼尿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青年大鼠比较,老年大鼠离体逼尿肌顺应性变大;且对β3-AR激动剂BRL37344和β-AR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引起的最大松驰效应(Emax)下降,故药物内在活性(IA)显著降低(P<0.01);其β3-AR拮抗剂的竞争性拮抗强度(PA2)也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缩泉丸和肾气丸均能显著降低膀胱顺应性(P<0.05);显著升高β3-AR激动剂BRL37344及β-AR激动剂ISO作用下逼尿肌条的Emax、IA、PD2(P<0.05或P<0.01);显著降低其对β3-AR拮抗剂的PA2(P<0.05)。老年大鼠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最大尿道压(MUP)和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显著低于青年大鼠(P<0.05);缩泉丸及肾气丸均能增加老年大鼠的MUCP、MUP,肾气丸能增加老年大鼠FUL(P<0.05或P<0.01)。结论:缩泉丸和肾气丸对老年大鼠逼尿肌β-AR功能有显著影响,能改善膀胱逼尿肌的功能。

    2015年04期 v.38;No.374 794-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荔枝核皂苷对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及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林妮;邱玉文;何贡云;官娜;

    目的:探讨荔枝核皂苷对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及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未孕雌性SD大鼠,除留正常对照组8只外,其他32只大鼠均制作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荔枝核皂苷低剂量组(0.1 g/kg)、荔枝核皂苷高剂量组(0.2 g/kg)和他莫昔芬阳性对照组(4 mg/kg),每组8只。分别灌胃给药4 w后测定乳头直径和高度,ELISA方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观察乳腺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荔枝核皂苷低、高剂量可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直径及高度、血清E2含量及增生乳腺组织ER、PR的表达,升高血清P含量,抑制乳腺组织增生。结论:荔枝核皂苷可明显抑制大鼠的乳腺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降低雌激素水平有关。

    2015年04期 v.38;No.374 798-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6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黄芪注射液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蔡梦婷;王权;韩冰;徐秀杰;王博;陈健文;刘培庆;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即1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2模型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3 w;3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3 m L/kg;4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6 m L/kg;5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给予卡托普利7 mg/kg灌胃,1次/d,连续给药3 w。末次给药1 h后,麻醉动物,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肺动脉压。测压后在腹腔静脉抽血检测血浆ET-1、TXB2及NO含量。取心脏,分离并称取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质量,并以RV/(LV+S)比值作为右心肥厚指数。取肺组织做HE切片,观察病理改变并计算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结果:黄芪注射液可降低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及血浆ET-1、TXB2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黄芪注射液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015年04期 v.38;No.374 803-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补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研究

    巢传琦;蔡君;吕俊华;

    目的:观察补骨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待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及补骨方高、低剂量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2 w后,摘取子宫并称量子宫湿质量,计算子宫指数;检测血清及尿中钙(Ca)、磷(P)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雌二醇(E2)水平;DXA型骨密度仪分析测定大鼠股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HE染色法进行股骨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尿液Ca、P含量及血清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而子宫指数、股骨BMD及血清Ca、P、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骨方高、低剂量能显著逆转上述过程。股骨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骨小梁排列稀疏紊乱,骨组织形态结构不完整,补骨方高、低剂量组骨小梁较模型组密实均匀,骨组织形态结构较完整。结论:补骨方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有良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过高的骨转换速率,减少骨吸收有关。

    2015年04期 v.38;No.374 807-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大黄酸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肾皮质PPARγ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陈才铭;张苗苗;胡利明;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肥胖糖尿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组高脂膳食8 w后一次性腹腔注射2%链尿佐菌素(STZ)25 mg/kg,72 h后以大鼠血糖水平>16.7 mmol/L,体质量>395 g作为肥胖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标准,达到造模要求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雷米普利组(8只)、大黄酸组(8只)、吡格列酮组(8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8 w后处死大鼠,采血检测血糖、血脂水平;采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取肾组织标本测定PPARs、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的FBG、CHOL、TG、LDL-C、HDL-C、24 h尿蛋白定量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黄酸组FBG、CHOL、TG、LDL-C、24 h尿蛋白定量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大鼠肾皮质PPARγ、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PPARγ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雷米普利组、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的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皮质PPARγ、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大黄酸可以上调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之有关。

    2015年04期 v.38;No.374 810-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 ]
  •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口腔黏膜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杨建堂;袁晨;王凯;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口腔黏膜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固有表达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黄芪注射液1.78、2.67、3.56、7.12 g/kg组共7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7 d,于给药后第7天断颈处死所有大鼠,切取牙龈和颊黏膜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口腔黏膜中β-防御素-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及牙龈中β-防御素-2表达上调,并呈量效关系;其中,2.67、3.56、7.12 g/kg组表达显著高于固有表达组(P<0.05)。r BD-2在牙龈的表达高于颊黏膜(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口腔黏膜β-防御素-2具有诱导表达作用,且其作用呈量效关系。

    2015年04期 v.38;No.374 813-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不同肠道中的吸收情况及与药物浓度关系

    牛晓晨;程林忠;李青;

    目的:研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肠道中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及与药物浓度的关系。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麻醉后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测定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浓度变化,计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百分率(AR)来研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Papp和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不同浓度厚朴提取物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同一肠段的Ka、Papp和A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肠道上段的吸收效果更好,越往肠下端吸收越差,且与提取物浓度无直接关系,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转移。

    2015年04期 v.38;No.374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制剂与质量

  • 灯盏花素自微乳的制备及其溶出度评价

    卢秀霞;陈文荣;李南;刘志超;龙晓英;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稳定性以及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与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自乳化时间、外观、粒径和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并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自微乳的形态、含量、稳定性以及溶出度进行评价。结果:所得灯盏花素自微乳的处方组成:辛酸/癸酸甘油三酯(GTCC,40%)、Cremophor RH-40(50%)、PEG-400(10%),载药量7.0 mg/g,外观澄清透明,平均粒径38.57nm,粒度分布均匀,Zeta电位-8.80 m V。溶出度结果表明在0.1 mol/L盐酸中90 min药物累积溶出度可达90.30%,是原料药的5.9倍。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温影响药物含量,应低温保存。结论:灯盏花素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改善药物溶解性,有利于胃肠道吸收,符合主要指标要求,为进一步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

    2015年04期 v.38;No.374 82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的工艺研究

    唐杨琴;李海池;黄文洁;熊艳;葛发欢;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的工艺。方法:原料经超临界CO2萃取后,通过工业色谱纯化。以10-DAB的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夹带剂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及温度、分离釜Ⅰ的压力及温度对10-DAB收率的影响,再用正交试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在夹带剂量(80%乙醇)与药材比3∶1、萃取釜压力25 MPa及温度60℃、萃取时间90 min、分离釜Ⅰ压力14 MPa及温度40℃等较佳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萃取物经工业色谱分离纯化后即得10-DAB。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及分离纯化10-DAB的工艺简单可行。

    2015年04期 v.38;No.374 827-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酸枣仁皂苷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赵惠茹;任早;刘春叶;

    目的:比较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酸枣仁皂苷的纯化效果,并优选其纯化工艺。方法:通过静态吸附法优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酸枣仁皂苷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为:树脂柱高径比为5∶1,上样液中酸枣仁皂苷浓度为2.52 mg/m L,树脂最大吸附量以生药计为8.915 mg/g,水洗脱除杂用水量3 BV,上柱流速、洗脱流速均为2 BV/h,乙醇洗脱浓度75%,洗脱液乙醇用量5 BV。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对酸枣仁皂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行。

    2015年04期 v.38;No.374 8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半枝莲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研究

    魏梅;李慧;陈向东;杜兰哲;官永河;

    目的:建立半枝莲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采用菲罗门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初步建立了半枝莲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共确定5个特征峰,并对不同厂家的12批半枝莲配方颗粒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相似度大于0.89,表明其生产工艺较稳定。结论:该HPLC特征图谱为半枝莲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2015年04期 v.38;No.374 835-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姜黄素脂肪乳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俞发;张永昕;

    目的:对姜黄素脂肪乳剂的处方与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姜黄素含量为指标,载药量、卵磷脂用量以及p H值为考察因素,对处方组成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外观、含量以及粒径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初乳温度、剪切时间、均质压力为考察因素,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处方工艺重现性考察。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重现性良好,质量可控,载药量为0.5 mg/m L,p H值为5.0,平均粒径约为200 nm。结论:确定的姜黄素脂肪乳剂的处方工艺可行,为姜黄素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5年04期 v.38;No.374 838-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天柏金黄散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谭敏秀;张峻菁;李子鸿;李怀国;刘东文;

    目的:建立天柏金黄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同时鉴别天柏金黄散中的姜黄、大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姜黄素、大黄素含量。结果:姜黄、大黄在同一薄层色谱上的斑点清晰、特征明显,与对照药材呈现的现象一致。姜黄素、大黄素浓度分别在5.03~100.6μg/m L、3.52~70.4μg/m 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7%(RSD=1.2%)、103.7%(RSD=1.1%)。结论: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定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2015年04期 v.38;No.374 84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复方桑忍外洗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李嘉华;冯小映;林静吟;李丽月;

    目的:建立复方桑忍外洗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复方桑忍外洗颗粒中的大黄、黄柏和忍冬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桑忍外洗颗粒中的大黄酸和大黄酚进行含量测定,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黄柏和忍冬藤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大黄酸、大黄酚分别在1.36~6.80μg/m L、3.08~15.4μg/m L浓度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99.5%,RSD为1.21%、1.0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桑忍外洗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2015年04期 v.38;No.374 844-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响应面法优化雪松松针中总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

    宁红霞;沈薇;石晓峰;李师;

    目的:优化雪松松针总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多酚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影响雪松松针总多酚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优化。结果:超声提取雪松松针中总多酚的最佳工艺为:55%乙醇,料液比1∶20(g/m L),超声提取65 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最佳工艺下,总多酚提取率为5.460%。结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

    2015年04期 v.38;No.374 847-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考证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牛膝等四种中药的品种考证

    王宁;

    该文考证认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当时较好的川牛膝应是苋科植物麻牛膝Cyathula capitata(Wall.)Moq.的根;当时市场上"辣胜于甜者"的肉桂应是桂皮,说明当时有用桂皮充肉桂销售药用;古代多家本草记载,当时也在应用的土三七应是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japonica(Thunb.)Juel.的根或全草;张锡纯所用的石膏是生石膏,且鉴别生、熟石膏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2015年04期 v.38;No.374 851-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胡颓子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陆俊;王珺;成策;程萌;雷小林;

    胡颓子是我国优良的林果药兼用型常绿灌木,具有很好的绿化观赏、食用药用经济价值,并且其果实、根和叶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该文对胡颓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挥发油、生物碱、萜类、甾体及鞣质等,主要具有止咳平喘、抗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旨在为胡颓子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5年04期 v.38;No.374 85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天然药物防治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董士华;曲狄;刘铭然;

    微生物生物膜是引起临床多种慢性和顽固性感染的原因之一,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药物在生物膜感染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该文主要综合近年来的相关医学文献报道,总结了天然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等6种生物膜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2015年04期 v.38;No.374 862-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临床用药

  • 痹祺胶囊联合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饶莉;石哲群;杨静;

    目的:观察采用痹祺胶囊联合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就诊顺序将唐山市工人医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托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痹祺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周的ESR、CRP、Ig G、Ig A、Ig M及关节肿胀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握力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R、CRP、CD3+、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ESR、CD3+、CD4+、CD4+/CD8+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g G、Ig A、Ig 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祺胶囊联合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提高疗效均有显著的作用。

    2015年04期 v.38;No.374 866-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康复新液联合PPI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樊秀琴;

    目的:考察康复新液联合PPI治疗胃溃疡(GU)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GU患者10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和康复新液,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TGF-β1、GAS、T淋巴亚群和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溃疡愈合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具有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血液动力学和提高免疫功能多方面作用,康复新液联合PPI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4期 v.38;No.374 869-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陈奕伸;麦蕾;洪仲思;卓飞霞;杨璋斌;洪海裕;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抗溃疡西药对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抗溃疡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汤治疗。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纤维胃镜检查和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评价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消化性溃疡面的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肝和胃汤联合抗溃疡西药能促进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创面愈合,改善局部和全身症状。

    2015年04期 v.38;No.374 872-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喘可治雾化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朱越燕;张孝钦;薛骞;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 H、Pa O2、Pa CO2、Sa O2、FEV1、FEV1/FVC、PEF、PEF75%、WBC、N%、CRP、CD3+、CD4+、CD8+、CD4+/CD8+及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血常规及外周淋巴细胞指标,并提高临床疗效。

    2015年04期 v.38;No.374 875-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补肾健脾化瘀安胎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观察

    李莉;曾丽;张丽美;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安胎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SCH)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补肾健脾化瘀安胎组30例,采用补肾健脾化瘀安胎中药治疗;补肾健脾安胎组29例,采用补肾健脾安胎中药治疗;地屈孕酮组20例,采用地屈孕酮治疗。结果:补肾健脾化瘀安胎组总有效率为96.67%,补肾健脾安胎组总有效率93.10%,地屈孕酮组总有效率为80.00%,补肾健脾化瘀安胎组和补肾健脾安胎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地屈孕酮组,补肾健脾化瘀安胎组和补肾健脾安胎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肾健脾化瘀安胎组SCH吸收及阴道流血时间显著优于补肾健脾安胎组和地屈孕酮组。结论:补肾健脾化瘀安胎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SCH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2015年04期 v.38;No.374 878-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 ]
  • 芪归糖痛宁颗粒对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评价

    严威忠;李惠萍;胡剑利;

    目的:观察并探讨芪归糖痛宁颗粒对糖尿病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本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芪归糖痛宁颗粒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并在治疗后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及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归糖痛宁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脂代谢,疗效显著,是糖尿病安全有效的疗法。

    2015年04期 v.38;No.374 881-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