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力;牛苗苗;郑红艳;王建明;吴林坤;李振方;张重义;
目的:本研究以头茬地黄为对照,通过测定地黄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根系活力及酶活性,研究连作条件下地黄形态生理特性的差异表现。方法:使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植物光合特性,并按常规测定植物根系活力及酶系统。结果:连作地黄在生育前期其障碍效应已经发生,并伴随整个生育进程;连作地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根系活力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中处理间地黄叶绿素含量和栽后100 d的根系活力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连作条件下地黄光合源的不足及(块根)库容阈值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
2013年05期 v.36;No.351 691-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黄和平;高山林;黄璐琦;黄鹏;汪电雷;
目的:优选盾叶薯蓣胚性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组成。方法:采用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获取盾叶薯蓣试管苗。切取试管苗不同部位诱导胚状体和愈伤组织,筛选最佳外植体;以生长率和薯蓣皂苷元含量作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筛选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最佳激素配比。结果:诱导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最佳外植体为试管苗叶片,诱导率分别为92.5%和42.5%;胚性愈伤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2,4-D 1.0 mg/L。结论:本研究结果可实现盾叶薯蓣胚性愈伤的有效诱导,为后续人工种子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2013年05期 v.36;No.351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张延红;晋玲;高素芳;王桂花;张金文;
目的:研究N、P、K缺素培养时,党参幼苗表现出的营养缺乏症状和生理特性变化,为大田栽培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设全素与氮、磷、钾营养元素缺乏4个处理组,培养期间每7d进行1次表型测定,培养结束时进行茎叶、根的干鲜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测定。结果:缺素培养第7天,缺素植株普遍较全素植株生长缓慢,第29天时生长基本停滞,植株较对照处理组矮小,叶片小,须根量少,且各有其特有的症状,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均与对照处理组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本试验得出党参N、P、K缺乏时的症状和生理特性的变化,可为党参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05期 v.36;No.351 699-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0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邹利娟;吴庆贵;罗明华;
目的:探索罗勒组培快速繁殖技术,为罗勒种苗工厂化生产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培技术,以罗勒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外植体,开展丛生芽的诱导及增殖培养、壮苗培养及生根培养和移栽一系列技术研究。结果:丛生芽的诱导及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IAA 0.1 mg/L+KT 3.0 mg/L+GA32.0 mg/L;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IAA 0.3 mg/L+IBA 0.5 mg/L,在此条件下,根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结论:建立了罗勒完整的植株再生体系。
2013年05期 v.36;No.351 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杜士明;孙荣进;张文明;杜婷;叶方;王刚;
目的:探讨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种子休眠的原因以及提高其发芽率的方法。方法:徒手切片法观察竹叶柴胡种子特征,采用40℃温水浸种和1%KMnO4浸种的方法来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考察了温度和培养介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40℃温水浸种能使竹叶柴胡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64.8%;发芽介质对竹叶柴胡种子无显著性的影响,但是30℃及以上的萌发温度使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子中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和胚后熟是影响竹叶柴胡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原因。
2013年05期 v.36;No.351 705-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王进;刘汉清;刘霖;唐海涛;张平;唐云;
目的:建立川麦冬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2种高异黄酮(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化学定量指纹图谱的方法,建立生脉注射液原料道地药材川麦冬的HPLC指纹图谱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TMRP 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symmetry shieldTMRP 18预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得到了分离度、重现性较好的川麦冬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4个共有峰,各批次药材的相似度在0.98以上;通过对照品比对,确定了第14号峰及第15号峰分别为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并对其定量分析。结论:所建立的HPLC定量指纹图谱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作为生脉等注射液麦冬原药材的质量控制依据。
2013年05期 v.36;No.351 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杜清涛;温金莲;严优芍;郭丽冰;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大黄饮片和对照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3个品种大黄的区别特征和大黄共有成分,比较不同分析方法的应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ACQUITY BEH C18柱,0.1%磷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流速0.21 mL/min,柱温30℃。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3个品种大黄对照药材区别特征明显,不同产地大黄共有峰19个,经对照品对比及液质分析,确定了其中14个峰的成分。通过聚类分析,21批市售大黄样品被聚为5大类,与品种没有直接相关性,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对大黄药材饮片的质量评价,需要结合主成分分析提示的4个较重要成分的含量及样品整体图谱的分析,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多基源药材的质量评价有一定局限性。结论:该方法分离度好、节省时间和溶剂,重现性好,可用于3个品种大黄对照药材的区别,不能用于市售大黄药材饮片的品种鉴定。
2013年05期 v.36;No.351 725-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 ] - 雷沛霖;黄瑞松;苏青;梁子宁;
目的:对壮药茉莉花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制定茉莉花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法(TLC)对茉莉花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国药典方法进行检查和浸出物项目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茉莉花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结果: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槲皮素和山柰素分别在进样量为0.4008~3.2064μg和0.0403~3.2256μg范围内与高效液相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茉莉花药材的质量。
2013年05期 v.36;No.351 73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李松涛;车勇;戚秀萍;孔青;范令刚;于晓;杨佃志;毕胜;
目的:对产于汶河流域的莎草从性状、显微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方面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分类学、显微鉴定技术描述莎草各部位的特征,利用化学方法和GC-MS技术对地上部分和根茎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总结了莎草根茎、茎、叶的横切面显微特征,确定了地上部分的主要成分、根茎挥发油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莎草的生药鉴定和道地药材的开发提供参考。
2013年05期 v.36;No.351 736-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陈秋玲;王磊;冯锋;
目的:研究紫锥菊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的硅胶、ODS、D101大孔树脂、MCI、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锥菊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2S)-1-O-octacosanoyl glycerol(1)、(5R,6S)-6-hydroxy-6-((E)-3-hydroxybut-1-enyl)-1,1,5-trimethylcyclohexanone(2)、(3S,6E,10R)-3,10,11-trihydroxy-3,7,11-trimethyl-dodeca-1,6-diene(3)、negunfurol(4)、schensianol A(5)、ent-4(15)-eudesmene-1β,6α-diol(6)、(E)-5-hydroxy-N-isobutylpentadec-2-enamide(7)、丁香脂素(8)、槲皮素(9)、月桂酸乙酯(10)、咖啡酸乙酯(11)、阿魏酸(12)、α-菠甾醇(13)、豆甾醇(14)、β-胡萝卜苷(15)、二十八烷酸(16)。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9、10、12为首次从松果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3年05期 v.36;No.351 739-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黄升;罗雄明;王建华;
目的:研究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Lour.)Tan.根皮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管根皮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icropubescin(1)、phebalosin(2)、scopoletin(3)、citrubuntin(4)、thamnosmonin(5)、hopeyhopin(6)、arnottinin(7)、casegravol(8)、2-甲氧基-5-羟基桂皮酸甲酯(9)、threo-syrin-goylglycerol(10)。结论:上述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3年05期 v.36;No.351 744-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付雪艳;康小兰;张百通;贾鑫;
目的:研究伏毛铁棒锤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研究伏毛铁棒锤大孔树脂法富集的30%乙醇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通过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30%乙醇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利用1H-NMR、13C-NMR、DEPT等波谱技术进行单体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表明30%乙醇部位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足肿胀反应的实验显示30%乙醇部位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结果显示30%乙醇部位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热板实验结果表明30%乙醇部位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在给药30和45 min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0min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伏毛铁棒锤30%乙醇部位分离出14个单体化合物,目前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蔗糖(I)、蒙花苷(Ⅱ)、β-谷甾醇(Ⅲ)、次乌头碱(Ⅳ)、乌头碱(Ⅴ)、β-胡萝卜苷(Ⅵ)和3,5,6-三羟基-β-谷甾醇(Ⅶ)。结论:伏毛铁棒锤30%乙醇部位具有抗炎镇痛的药理活性。化合物Ⅰ、Ⅱ、Ⅳ、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3年05期 v.36;No.351 747-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宋家玲;杨永建;戚欢阳;李强;
目的:研究栀子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各种波谱技术(NMR)及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栀子花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5'-三甲氧基黄酮(1)、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2)、山柰酚(3)、槲皮素(4)、3β,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3β,19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6)、3β,19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大黄素(8)、大黄素甲醚(9)、西红花苷-I(10)、β-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硬脂酸(13)、棕榈酸(14)、油酸(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栀子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3年05期 v.36;No.351 75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吴爽;魏凤香;李红枝;刘小广;张建华;刘君星;
目的:分析柠檬百里香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柠檬百里香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其中32个组分,占总出峰面积的95.44%,主要成分有冰片(28.82%)、百里香酚(14.43%)、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8.26%)、1-甲基-4-(α-羟基-异丙基)环己烯(8.23%)、樟脑萜(5.1%)等。MTT法检测其对肝癌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激光共聚焦检测对NF-κβ65表达的影响。结果:挥发油抑制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的IC50值为0.34%浓度;NF-κβ65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为:对照组为323.25,2-10浓度精油组为84.18,2-11浓度挥发油组为197.93,2-12浓度挥发油组261.43。结论:柠檬百里香叶挥发油对HepG2细胞有很强毒性作用,其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NF-κβ65表达有关。
2013年05期 v.36;No.351 756-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刘建群;舒积成;张锐;刘一文;王雪梅;
目的:研究雷公藤二萜内酯的质谱裂解规律。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电子轰击质谱(EI)对雷公藤二萜内酯类化合物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以及雷酚内酯进行研究,对正离子扫描模式下雷公藤二萜内酯的主要特征碎片离子进行解析。结合文献报道的雷公藤二萜内酯质谱数据,总结归纳其ESI及EI质谱裂解规律。结果:电喷雾离子肼质谱[ESI-Trap-MS(+)]:[M+H]+准分子离子主要发生取代基断裂失去H2O、CH2CHCH3、CO以及CH2CO等中性分子,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内酯形成m/z 197、183、169系列特征碎片离子。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M+H]+准分子离子主要发生取代基断裂失去H2O、CO等中性分子以及发生环断裂失去中性碎片,形成m/z 277、185、93系列特征碎片离子。EI-MS:分子离子主要发生9(10)和5(6)位开环以及取代基断裂失去H2O、CO、CH4等中性分子和异丙基等自由基,形成m/z 149、105、91、71、55、43系列特征碎片离子。结论:首次报道了雷公藤二萜内酯的ESI及EI质谱裂解规律,根据质谱裂解特征碎片离子可对雷公藤二萜内酯进行快速、在线鉴别。
2013年05期 v.36;No.351 759-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李英;黄清松;罗建明;刘秋琼;林秋晓;
目的:建立超临界流体萃取(SFE)-HPLC分离测定虎杖中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虎杖的SFE萃取条件,并用HPLC法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通过考察各萃取条件对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萃取率的影响,确定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温度50℃,改性剂量0.4 mL,静态萃取时间5 min及动态萃取体积5 mL。HPLC检测条件为: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磷酸调节pH=3.0),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结论:SFE-HPLC法测定虎杖中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该方法准确可靠,以期为虎杖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013年05期 v.36;No.351 764-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向晓雪;唐大轩;熊静悦;梁娅君;牟道华;谭正怀;
目的:探讨炒黄川楝子乙醇提取物(川楝子提取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刺激法及电刺激法观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小鼠感觉神经的影响,并测算小鼠热痛阈值,A-δ纤维、C纤维的兴奋幅度值,易化幅度值;运用在体间接检测法,考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通过电镜检测及银染色技术观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坐骨神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川楝子提取物可提高小鼠的热痛阈值及尾痛阈值,延缓大鼠NCV。电镜检查结果表明川楝子提取物可导致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纤维脱髓鞘,雪旺氏细胞数目减少。银染色雪旺氏细胞统计结果表明川楝子提取物可显著减少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的数目。结论:川楝子提取物能降低小鼠的痛觉敏感性,延缓大鼠NCV,其机制可能与减少雪旺氏细胞的数目有关。
2013年05期 v.36;No.351 767-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 ] - 李娟;蔺兴遥;李金田;张毅;李雪燕;刘永琦;景明;孙少伯;苏韫;刘光炜;
目的:观察红芪黄酮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Wistar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及红芪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注入博莱霉素法复制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检测肺功能。结果:红芪黄酮低、中、高剂量能不同程度改善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大鼠模型肺功能指标。结论:红芪黄酮具有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的作用。
2013年05期 v.36;No.351 77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姜辉;高家荣;陈金锋;季文博;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皮下注射的方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2次/w,连续12 w。于造模第7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疗程6 w。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中ALT、AST、T-BiL、Alb水平;同时取固定部位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肝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中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健脾方不仅能减轻核型动物肝细胞损伤,减少胶原纤维沉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ALT、AST、T-BiL水平,升高Alb水平,还能抑制核型大鼠肝组织中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结论:疏肝健脾方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2013年05期 v.36;No.351 77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包传红;芦晓燕;邓秀琼;唐志玲;
目的:观察平性药桃仁对瘀热互结和寒凝血瘀两种证型大鼠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双向适用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桃仁组、丹参组、川芎组,每组12只。各中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水,2次/d,每次20 mL/kg,连续7 d。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分2次进行实验。瘀热互结证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先经腹腔注射10%角叉菜胶5 mL/kg,1次/d,连续给药3d;末次注射角叉菜胶24 h后,再于大鼠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10 mL/kg造成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寒凝血瘀证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置于特制鼠笼内,然后置于-(18±2)℃冰柜,2 h/次,2次/d,连续7 d,造成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分别于末次造模后6、12 h,腹主动脉取血5 mL和并取腹主动脉。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cAMP浓度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腹主动脉PKA蛋白表达。结果:平性药桃仁在瘀热互结证中能降低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浆cAMP浓度(P<0.01),抑制PKA蛋白表达(P<0.05);在寒凝血瘀证中能升高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浆cAMP浓度(P<0.01),增强PKA蛋白表达(P<0.01),对cAMP-PKA信号通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结论:平性药桃仁在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两种不同的内环境下,通过对cAMP-PKA信号通路抑制和增强的双向调节作用,以实现对以上寒、热两种证型的双向适用。
2013年05期 v.36;No.351 780-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 ] - 冯波;朱鹤云;关皎;郝乘仪;段景灿;顾景凯;
目的:研究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差异,评价龙胆中其他成分对龙胆苦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后,以龙胆苦苷为指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予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后,龙胆苦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16.53±0.37)g/mL和(16.61±0.49)g/mL,Tmax分别为0.25 h和1.5 h,t1/2(α)分别为(0.20±0.04)h和(0.69±0.14)h,t1/2(β)分别为(0.64±0.08)h和(0.80±0.11)h,AUC0~∞分别为(18.20±1.97)g.h/mL和(39.20±1.18)g.h/mL,CL分别为(2.75±0.32)L/(h.kg)和(1.22±0.04)L.(h.kg)。结论:大鼠灌胃给予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后龙胆苦苷的药动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2013年05期 v.36;No.351 783-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韦星;李朝敢;李韬;农嵩;闫位娟;
目的:探讨白英生物碱(STA)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对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TA处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效果,Annexin V-FITC/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NF-κB/p65和胞浆Survivin、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结果:STA对A549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STA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IκBα表达显著上升,NF-κB/p65、Survivin和p-IκBα表达显著下降。结论:白英生物碱可明显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有关。
2013年05期 v.36;No.351 787-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刘丽娟;蒋川;彭明欢;郭林凯;廖黔华;陈光星;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F级Wistar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组、甲氨喋呤组、青蒿琥酯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按10 mL/(kg.d)以生理盐水灌胃,MTX剂量为7.6 mg/(kg.w),青蒿琥酯以60 mg/(kg.d)浓度给药。每日测足肿胀度。给药36 d后处死大鼠,取关节滑膜,用免疫组化检测IL-17表达水平。取后肢行X线检查,取左前肢和右后肢第3足趾行关节病理检测。结果:青蒿琥酯可明显抑制胶原诱哥型关节炎模型(CIA)大鼠肿胀、CIA大鼠淋巴细胞、滑膜细胞增生和软骨破坏及IL-17的阳性面积和着色强度。结论:青蒿琥酯能抑制CIA大鼠IL-17的表达,可能是其对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
2013年05期 v.36;No.351 790-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罗浩;周军;杨凤真;温蒲圆;周丽;王芳;李闻文;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选取造模成功动物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I/R模型24 h与72 h组、I/R+4 mg/kg TanⅡA治疗24 h与72 h组、I/R+8 mg/kg TanⅡA治疗24 h与72 h组,TanⅡA治疗后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TUNEL法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1)8 mg/mL TanⅡA治疗可改善I/R模型大鼠脑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2)TanⅡA治疗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有下调,其中以I/R 72 h+8 mg/mL TanⅡA组最为显著(P<0.05);(3)TanⅡA8 mg/mL治疗组可见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TanⅡA可显著减轻I/R大鼠的脑组织损伤,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减少细胞凋亡,进而延缓、减轻神经元在I/R损伤后的凋亡和坏死,TanⅡA对脑I/R损伤大鼠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3年05期 v.36;No.351 79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 ] - 薛天;梁宝方;袁欣;马安德;杨雪梅;
目的:研究预知子提取物(FAE)对大鼠前额皮层、海马、纹状体中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为明确FAE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溶剂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阳性对照组及FAE 25、50mg/kg处理组,成年雄性SD大鼠单次给予药物后1、2、3、5 h及连续给药21 d(亚急性)后收集不同部位的组织样品;所采集样品均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急性给予FAE后3 h,前额皮层、海马的NA与5-HT、以及纹状体DA含量水平均升高;亚急性给予FAE后,其变化结果与急性给药3 h后的结果相似,但升高程度更为显著。结论:FAE能显著提高前额皮层、海马、纹状体部位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提示FAE的抗抑郁作用与改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水平密切关系。
2013年05期 v.36;No.351 797-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杨超燕;廖华卫;陈艳芬;陶曙红;唐春萍;
目的:研究银丝草水提取物对小鼠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采用小肠炭末推进实验观察银丝草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及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模型的影响;通过甲基橙胃残留率的方法观察银丝草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同时观察银丝草水提取物对燥结便秘小鼠排便的影响。结果:银丝草水提取物可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和胃排空,但不能明显拮抗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作用;银丝草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增加排便粒数及粪便质量,但只有银丝草高剂量能显著缩短排黑便时间,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银丝草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及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促进作用,并且能明显促进便秘小鼠排便,但对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均无明显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胆碱受体无关。
2013年05期 v.36;No.351 80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林韵涵;李崇明;李晓东;向阳;张雅琴;张晓存;刘霞;
目的:研究湖北麦冬有效部位总皂苷分离纯化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麦冬总皂苷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总皂苷,并进行验证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选用D101树脂进行纯化,50%~70%乙醇对总皂苷的洗脱效果最好,可以选择70%的乙醇作为洗脱剂;工艺验证与试验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该工艺简单,稳定可行,提取率高,可以为湖北麦冬中药新药有效部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2013年05期 v.36;No.351 803-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冯艳;杨爱梅;柳军玺;邸多隆;刘言娟;李敏;
目的:研究秃疮花中提取异紫堇碱的最佳工艺条件及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异紫堇碱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异紫堇碱的提取工艺;通过静态吸附/解吸附试验筛选最佳吸附异紫堇碱的大孔树脂。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g/mL)、1%的酸水溶液为溶剂,提取时间1h×3次;LX28树脂为最佳吸附树脂。结论:采用最佳试验条件提取秃疮花,异紫堇碱得率可达0.88%;提取液经LX28树脂分离纯化,得到质量分数为85.34%的异紫堇碱,产率达68.64%。
2013年05期 v.36;No.351 807-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刘效栓;陈二林;张小华;李季文;李燕魁;李喜香;
目的:优选伤科洁肤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考察醇沉浓度、时间及浓缩液比重对醇沉工艺的影响。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以苦参碱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含量,烘干法测定干浸膏得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 h;最佳醇沉工艺为:醇沉浓度为50%,时间为15 h,浓缩液比重为1.05 g/mL。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操作简便,为伤科洁肤液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3年05期 v.36;No.351 809-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曹维;朱建梅;文洁;俞励平;
目的:优化余甘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广东普宁产余甘子鲜果实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法对余甘子多酚提取进行工艺筛选,比较不同提取条件的余甘子多酚得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余甘子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余甘子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0%甲醇为溶剂、料液比1∶10、提取次数1次、浸提时间90 min;余甘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0 h、提取次数3次、温度90℃。结论:优化后的余甘子多酚、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对进一步开发余甘子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2013年05期 v.36;No.351 812-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马鸿雁;杜憬生;李娟;褚夫江;
目的:利用HPLC法同时测定当归苦参丸中苦参醇I、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的含量。方法: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90 nm。结果:3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苦参醇I、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8.93~893μg/mL(r1=0.9995)、1.053~105.3μg/mL(r2=0.9996)、5.15~515μg/mL(r3=0.999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99.5%、97.2%;RSD分别为1.9%、3.0%、2.0%。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为当归苦参丸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2013年05期 v.36;No.351 815-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吴晓玲;老昌辉;苏文聪;魏梅;戴勇;段晨霞;周敏华;
目的:对宣肺化痰方煮散剂与其传统饮片剂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中药煮散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浸出物含量、有效成分麻黄碱及柚皮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传统饮片及煮散剂的煎煮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煮散剂水溶性浸出物、化学指标成分均高于其传统饮片,说明药材经过粉碎后,促进了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结论:宣肺化痰方的中药煮散剂的水溶性浸出物是等量的标准煎剂的1.8倍;盐酸麻黄碱含量是标准煎剂的2.1倍;枳壳柚皮苷含量是标准煎剂的1.5倍,宣肺化痰方使用煮散剂可提高中药利用率。
2013年05期 v.36;No.351 818-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楚楚;徐绍静;吴琼琼;胡济宏;李行诺;颜继忠;
目的:建立生脉饮(党参方)中主要成分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党参炔苷、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5-羟甲基糠醛在0.0646~4.8432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2%,RSD为0.9%;原儿茶酸在0.0403~0.6048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为2.2%;党参炔苷在0.1241~1.3952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0.9%;五味子醇甲在0.0559~5.5976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生脉饮(党参方)的质量控制。
2013年05期 v.36;No.351 820-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 ] - 朱彩燕;沈映冰;廖华卫;林青;
目的:建立盐酸青藤碱肠溶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浆法、转速为50 r/min,介质体积是900mL测定溶出曲线,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水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是100μL。结果:盐酸青藤碱在2.221~26.652μg/mL(r=0.9997)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pH 6.8磷酸盐溶液为盐酸青藤碱肠溶片溶出度测定介质。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回收率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2013年05期 v.36;No.351 823-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严春艳;华雨蕾;黎乃生;张德志;
目的:优化薄树芝多糖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提取法,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正交设计优化薄树芝多糖提取工艺。采用羟基自由基体系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体系对所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0,提取温度90°C,多糖含量为18.23%。薄树芝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该优化工艺提取薄树芝多糖简单可行,所得多糖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2013年05期 v.36;No.351 825-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陈文珠;陈豆;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龙血竭片中龙血素B和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1→90)冰醋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5℃,用外标法定量。结果:龙血素B在0.02~0.73μg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2%,RSD=0.6%;白藜芦醇在0.02~0.70μg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2%,RSD=0.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为龙血竭片的含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2013年05期 v.36;No.351 827-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冯小映;林青;许晓峰;李嘉华;林静吟;
目的:建立骨棱外洗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骨棱外洗颗粒中的大黄、两面针、三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骨棱外洗颗粒中的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结果:大黄、三棱、两面针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大黄素的线性范围为0.12~1.92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2.01%(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骨棱外洗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2013年05期 v.36;No.351 830-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正>《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自1978年创刊以来,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
2013年05期 v.36;No.351 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届硕士研究生范文昌在导师梅全喜教授的指导下,与广药集团李楚源总经理合作编写的10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于2011年7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08万字,由总论、各论、附录三部分组成,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研究概况、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几种常见药理作用的简易实验方法、常
2013年05期 v.36;No.351 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全喜教授主编的《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一书于2011年5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我国近年出版的一部有关广东地产药材研究的重要专著,全书130多万字,由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组成,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广东的地理生态特点及地产药材资源、广东地产中药发展历史沿革、广东地产药材应用的典范———广东凉茶、论广东地产药材的研究与开发及开展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应重视品种考证工作等方面内容。各论部分收载广东地产药材170多种,附有170多张药用植物图片,按别名、来源、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附
2013年05期 v.36;No.351 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北京首次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科技界和社科界418种学术期刊分别入选两个名单。这是我国首次以文献计量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向社会揭示我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标志着我国学术期刊有了统一的国际影响力品牌标识。
2013年05期 v.36;No.351 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属"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被列为"重中之重"项目,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的国家电子出版物最高奖。
2013年05期 v.36;No.351 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现有1990年(50元),1991年(50元),1992年(50元),1995年(70元),1996年(70元),1997年(75元),1998年(精装100元),1999年(精装100元),2000年(精装150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精装上、下册每年180元),2005年、2006年(精装上、下册每年200元),2007年(精装上、下册220元),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精装上、中、下册每年400元)《中药材》杂志合订本。需者请汇款至《中药材》编辑部购买。
2013年05期 v.36;No.351 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创刊三十年多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
2013年05期 v.36;No.351 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1征稿内容1.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
2013年05期 v.36;No.351 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