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栽培与饲养

  • 滇黄精种子萌发及成苗特性初探

    王月;韩彩霞;殷诗凯;王萍;董学会;

    目的:旨在解除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种子休眠及根茎芽休眠,并对其萌发后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滇黄精种子萌发后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探索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滇黄精种子的休眠解除效果及低温处理滇黄精根茎对其根茎芽的休眠解除效果。结果:(1)滇黄精种子萌发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初步阐明了滇黄精种子繁殖成苗的生物学机制;(2)从最终萌发率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滇黄精种子休眠解除效果为:乙烯利(95.37%)>SNAP(87.04%)>赤霉素(78.70%)>对照(73.15%),差异显著,并且促进效果随乙烯利和SNAP的浓度升高而提高;在滇黄精种子萌发期间,乙烯利和SNAP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内源乙烯和NO含量;在各处理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比未萌发的种子乙烯释放量要高;(3)4℃低温处理能够有效解除滇黄精根茎芽的休眠,对其初生根茎低温贮藏120 d后转置常温下42 d时的出苗率为96%,与未经低温处理的根茎出苗率(3%)比较差异显著,且出苗速度随低温贮藏时间延长而加快。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加快滇黄精种子繁殖成苗的方法,并为滇黄精种子休眠及根茎芽休眠解除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57-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臭参组培快繁体系研究

    王琴琴;王元忠;黄衡宇;郭凤鸣;

    目的:建立臭参腋芽增殖和不定丛芽快速繁殖体系,筛选适宜高效的离体再生途径。方法:选取无菌实生苗高位带芽茎段为腋芽增殖材料、基茎不定休眠芽为丛芽增殖材料,采用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对外植体增殖及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2种外植体中,基茎不定休眠芽是最理想的增殖材料,其继代增殖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1.5 mg/L,增殖系数21.0以上;高位带芽茎段是腋芽增殖的适宜材料,在MS+6-BA 1.5 mg/L+2,4-D 0.5 mg/L培养30 d后,腋芽增殖系数为4.55;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30%蔗糖的1/2 MS培养基,30 d后即可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不定根发生率为90.33%;将生根苗炼苗移栽至腐殖质土壤中,成活率达到100%。结论:成功建立了臭参2种离体再生途径。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62-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超聚硒壶瓶碎米荠不同生长期叶片挥发性物质分析

    牟迪;吴美儒;唐巧玉;周大寨;张弛;田国政;肖强;雷红灵;罗凯;方庆;丁莉;周毅峰;

    目的:研究壶瓶碎米荠叶片不同生长期挥发性成分和硒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测定超聚硒壶瓶碎米荠叶片挥发性成分,通过石墨消解仪将叶片消解后,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硒的含量。结果:1)壶瓶碎米荠叶片在幼苗期、抽苔期、开花期、结荚期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4、7、11、6种;2)异硫氰酸苄酯在不同时期壶瓶碎米荠叶片中相对含量较高,在幼苗期高达82.22%;3)随着壶瓶碎米荠的生长,叶片硒含量呈显著性增加,到开花期时,达到最高为1 103.55 mg/kg,随后变化不显著,幼苗期硒含量最低为339.00 mg/kg。结论:1)壶瓶碎米荠叶片挥发性物质主要为异硫氰酸苄酯、2,2,4,6,6-五甲基庚烷、苯乙腈、1-戊烯-3-醇,其相对含量在各个时期中均较高;2)壶瓶碎米荠叶片挥发性成分中的异硫氰酸苄酯含量和硒含量变化之间呈负相关。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67-1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促进拟南芥生长的西红花内生真菌的筛选和研究

    杜疏炀;杨自强;韩婷;秦路平;胡本祥;贾敏;

    目的:以西红花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内生真菌与拟南芥共培养体系,分析其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目标菌株,为揭示内生真菌影响植物生长及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分离西红花内生菌并与拟南芥共培养,统计拟南芥鲜重、干重、侧根数和主根长、根部显微结构等指标,筛选促生菌株;对其rDNA-ITS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从西红花中分离32株内生菌,筛选得到5株促进拟南芥生长的内生菌;分别鉴定为Penicillium sp.、Hansfordia sp.、Chaetomium murorum、Aspergillus sp.、Phialocephala sp.。结论:西红花内生真菌通过改变拟南芥根部结构,促进侧根萌发,从而有效地促进生长,增加其生物量。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71-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铜锌铅重金属离子对蚂蟥急性毒性的研究

    史红专;施国伟;郭巧生;郑瑶瑶;关佳莉;罗朝丹;

    目的:探究Cu~(2+)、Zn~(2+)、Pb~(2+)三种重金属离子对蚂蟥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通过静水停食实验法。结果:Cu~(2+)、Zn~(2+)、Pb~(2+)对蚂蟥96 h的半致死浓度依次为0.194 mg/L、8.113 mg/L、1.659 mg/L,蚂蟥对Cu~(2+)、Zn~(2+)、Pb~(2+)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9 mg/L、0.811 mg/L、0.166 mg/L。结论:三种重金属对蚂蟥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Pb~(2+)>Zn~(2+),蚂蟥中毒时表现为游动加快、身体扭曲翻滚、畸形、头部有出血点等症状。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76-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续断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艾伦强;王玭;张美德;由金文;

    目的:制定续断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以不同地区收集的27份续断种子为研究材料,在测定种子净度、千粒重、水分和发芽率4项质量指标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K聚类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将合格种子分为二个等级,一级种子发芽率≥60%,千粒重≥5 g,净度≥90%,水分≤8.5%;二级种子发芽率20%~60%,千粒重3.5~5 g,净度85%~90%,水分≤8.5%;不合格种子为三级种子。结论:采用本方法制定的续断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科学,简单,实用。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79-1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温度与基质含水量对北苍术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

    郑金双;王文颇;李彦生;

    目的:探明北苍术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态建成的适宜温度和基质含水量,以提高萌发效率和成苗率,为北苍术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不同温度(10℃、15℃、20℃、25℃)和基质含水量(42%、50%、55%、60%、65%、70%)条件下对北苍术种子萌发的诱导效果,及其对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结果:发芽温度为20℃、基质含水量为50%~60%时北苍术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发芽较快且整齐。结论:温度为20℃~25℃、基质含水量为50%~70%时,北苍术胚根和真叶生长速度快,出苗整齐。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82-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资源与鉴别

  • 利用SRAP和ISSR标记分析穿龙薯蓣遗传多样性

    赵容;邵飞;尹海波;康廷国;

    目的:对30个野生居群的穿龙薯蓣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方法:采用ISSR、SRAP分子标记法。结果:ISSR标记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16.1个DNA片段,SRAP标记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9.5个DNA片段,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100%。SRAP标记多态性比率高于ISSR标记;按照种质间相似系数得出聚类图,表明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野生穿龙薯蓣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其实际生长的地理位置(距离)间有一定关系。结论:利用SRAP和ISSR标记方法可以确定穿龙薯蓣的遗传多样性。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85-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SSR鉴定

    张利民;贺润丽;韩毅丽;王芳;李慧峰;

    目的:分析蒙古黄芪转录组序列中的SSR位点,设计引物并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进行鉴定。方法:对蒙古黄芪根和叶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利用MISA软件搜索SSR位点并设计引物,随机选取110对引物对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进行鉴定。结果:蒙古黄芪根、叶转录组共获得74 383条unigene,平均长度781 bp。在长度大于1 kb的18 040条序列中检索到5 640个SSR位点,选取其中110对SSR引物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进行鉴定,发现引物CL609在10个膜荚黄芪样品中均能扩增出约700 bp的特异条带,而蒙古黄芪无此条带。结论:蒙古黄芪转录组序列的SSR标记可用于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鉴定,这些SSR将为黄芪的遗传分析、种质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有利的工具。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93-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黄糖基转移酶基因克隆表达及表达分析

    朱畇昊;董诚明;李璐;赵乐;

    目的:从地黄中克隆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UGT)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体系,为后续分析验证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在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RT-PCR克隆全长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该序列进行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品种地黄不同部位中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RgUGT,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获得重组蛋白。结果:克隆得到RgUGT基因长度为1 374 bp,编码457个氨基酸,RgUGT基因具有尿嘧啶二磷酸-糖基转移酶PSPG盒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gUGT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该基因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细胞中表达。结论:该研究从地黄中克隆获得了糖基转移酶基因,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地黄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97-1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苗药夜关门种子质量检验及分级标准研究

    刘英波;潘年松;冯华;刘亮;周德权;

    目的:建立苗药夜关门种子质量检验方法及分级标准,为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检验和分级提供参考。方法:将夜关门种子进行扦样、净度、千粒重、水分、发芽率及生活力检测。结果:夜关门种子送验及试验最少重量为94.2、9.42 g,净度为(81.13±1.41)%;采用千粒法测定重量和低恒温法检测水分。发芽率为(69.0±0.49)%;经L_9(3~4)正交试验优选TTC染色法最佳条件为A_3B_2C_1,即35℃水浴,浓度0.05%TTC染色1.5 h,其中染色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种子质量分为Ⅰ级品、Ⅱ级品、Ⅲ级品。结论:采用的种子质检方法及质量分级标准科学、合理、可行,可用于夜关门种子的质量控制。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02-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内切-1,4-β-半乳聚糖酶水解的黄芪糖指纹图谱的建立及不同种质资源黄芪的鉴别

    李晓霞;王迪;王桂臻;李震宇;秦雪梅;杜冠华;李科;

    目的:建立基于内切-1,4-β-半乳聚糖酶水解的黄芪糖指纹图谱,用以鉴别不同种质资源的黄芪。方法:以内切-1,4-β-半乳聚糖酶对不同种质资源蒙古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和膜荚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多糖进行酶解,通过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获得糖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区分不同种质资源黄芪的差异性糖组分。结果:内切-1,4-β-半乳聚糖酶酶解产物中五糖和六糖可以作为区分蒙古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的差异性糖片段,四糖和五糖可以作为区分膜荚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的差异性糖片段,四糖、五糖和六糖可以作为区分野生蒙古黄芪与野生膜荚黄芪的差异性糖片段。结论:内切-1,4-β-半乳聚糖酶降解的多糖产物能很好的鉴别黄芪种(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及生长方式(移栽芪和野生芪)。该研究结果可为黄芪药材的品质评价及活性寡糖的筛选奠定基础。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06-1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广地龙古今入药品种对比研究

    孙洁;魏劭恒;毛润乾;李志武;曹晖;乐智勇;马志国;

    目的:对中药广地龙进行品种考证,并对市售广地龙商品进行品种鉴别,借此判断广地龙古今入药品种的异同。方法: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并整理历版中国药典及地方中药材标准,分析广地龙药材品种的收载情况。采用性状鉴别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市售广地龙进行品种鉴别。结果:本草中所记载的"白颈蚯蚓"与现今国家与地方标准收载的钜蚓科环毛蚓属参环毛蚓等多种蚯蚓特征基本一致。目前市售广地龙药材伪品较多,大腔蚓和暗孔远盲蚓为最常见的2种伪品。结论:该研究可为广地龙药材的开发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12-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珠三角东部猴耳环人工林枝条生物量模型的研建

    金文云;王彩云;马星宇;李梅;邹国光;陈祖旭;黄世能;

    目的:在找出最适于估测猴耳环枝条生物量生长方程的基础上,研建一个可应用于估测珠三角东部地区猴耳环人工林枝条生物量通用模型。方法:从位于广州市从化区、白云区和惠州市惠阳区的猴耳环人工林样地中分别抽取191、1 006和347根样枝,测定各样枝的基径(D)和生物量(鲜质量W),各样地的数据集分为建模样本(80%)和检验样本(20%)两部分。将建模样本对5个常用的异速生长方程进行拟合,用调整后确定系数R■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对候选模型进行评价,选出最好的估测模型,以检验样本对选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5个异速生长方程都能较好地拟合猴耳环的枝条生物量与基径的关系,它们的R■介于0.6002~0.8330之间,但幂函数方程W=aD~b的AIC值最小,且其赤池权重(w_(AIC))达0.988以上,故选其为最佳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本地模型和区域模型都具有较高的预估精度(72%~84%),且总相对误差(TRE)的绝对值均小于平均预估误差(MPE),均为有效模型,区域模型对3个样地的预估结果与本地模型一致。结论:幂函数方程W=aD~b是预估猴耳环枝条生物量的最佳模型;所建立的区域模型在3样地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可以用于珠三角东部区域内猴耳环人工林枝条生物量的估测。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17-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皂角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研究

    李建军;尚星晨;马静潇;张光田;

    目的:研究大皂角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方法:采用游标卡尺、直尺和天平测量其发育过程中荚果及种子形态变化指标,并采用称重法及HPLC测定分析其总皂苷和刺囊酸含量。结果:大皂角发育过程分为花期(4月初~4月底)、坐果期(5月初~5月底)、伸长期(6月初~7月中旬)、膨大期(7月中旬~8月底)、褐化期(9月初~10月底)和成熟期(11月初~次年3月)。花期胚珠受精;坐果期长出小荚果;伸长期迅速生长直至最大;膨大期种子快速生长,荚果变得肥厚;褐化期颜色由绿色逐渐发黄进而变为褐色;成熟期颜色逐渐加深至黑紫色,被白色粉。大皂角总皂苷和刺囊酸积累动态均呈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总皂苷与刺囊酸含量坐果期、伸长期、膨大期逐渐升高;褐化期总皂苷含量迅速升高,10月达到最高后开始降低,刺囊酸含量逐渐升高;成熟期总皂苷含量持续降低,刺囊酸含量11月达到最高后开始降低。结论:明确了大皂角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和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确定大皂角最佳采收期为褐化末期,可为大皂角资源利用和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23-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鞍藤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定研究

    邵林;和焕香;郭庆梅;周凤琴;邵长伦;王长云;

    目的:研究马鞍藤的性状、显微特征,以便准确鉴别药材。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对马鞍藤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定研究。结果:马鞍藤茎为双韧型维管束,初生木质部细胞较小基本连成圆环,木射线狭窄,内始式分化的特点比较明显;次生木质部细胞较大,位于初生木质部外围形成几个弧状片段;皮层和髓部薄壁细胞中具有草酸钙簇晶;叶为等面叶,表面有气孔和盐腺,主脉维管束外有维管束鞘和大量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中分泌腔散在,有些侧脉处的栅栏组织也被隔断。粉末中导管多为梯纹、螺纹,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较多,气孔为平轴式。结论: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可准确鉴定马鞍藤药材。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28-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山矾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筛选研究——以GenBank数据为例

    杨鹏;周洪英;吴洪娥;吴楠;董万鹏;蒋影;

    目的:筛选出适合山矾属植物的DNA条形码序列。方法:基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43种山矾属部分药用植物的核糖体基因片段和3个叶绿体基因片段,利用遗传距离法及分子系统学进行DNA条形码分析。结果:选取的4个序列片段中,变异位点及信息位点大小均为:ITS>psbA-trnH>matK>rbcL,但4个候选序列均没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其中ITS序列在种间的变异较大,而在种内的变异较小,较符合理想DNA条形码要求。通过对IT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其中邻接法鉴定成功率为83.87%,贝叶斯法鉴定成功率为80.65%。结论:本研究推荐ITS序列作为山矾属植物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psbA-trnH作为补充序列。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31-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加工炮制与养护

  •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黔产太子参最佳初加工方法

    罗文敏;张家春;刘燕;段如雁;刘盈盈;王芳;林昌虎;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黔产太子参外观性状、品质成分和加工效率多方面的影响,为太子参基地加工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加工方法组(晒干、阴干、烫2 min后阴干)、现代恒温烘干组(50、60、70、80、90、100℃)、变温烘干组(70~90℃、70~100℃、70~110℃)共12种方法加工太子参,对加工品从颜色和空心状况等外观指标,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太子参环肽B等品质成分指标,加工时间和折干率等效率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综合外观性状、品质成分和加工效率三方面的因素,晒干方法的综合关联度最高,达到了0.9072,次高的是70~90℃方法,其综合关联度值为0.8747。结论:晒干方法可作为基地规模化加工太子参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偶遇不良天气时,也可采用70~90℃的现代烘干方法进行太子参加工,此方法可作为晒干方法的有益补充。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35-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不同干燥方式对草珊瑚中5个有效成分的影响

    徐翔英;衷林清;刘乾松;廖华军;凌秀芳;潘馨;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草珊瑚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确定最佳干燥方法、提高草珊瑚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烘干(40、50、 60、70℃)、不同烘干时间(4、6 h)10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草珊瑚中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绿原酸、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运用TOPSIS综合分析法对不同干燥方式下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方式对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下有效成分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为:50℃烘干4 h>40℃烘干4 h>50℃烘干6 h>阴干>40℃烘干6 h>60℃烘干4 h>60℃烘干6 h>晒干>70℃烘干4 h>70℃烘干6 h。结论:50℃烘干4 h为10种干燥方式中最优的草珊瑚干燥方法,可为草珊瑚的产地加工提供借鉴。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43-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化学成分

  • 见血清化学成分研究

    江泓;周蕙祯;龚宇;陈胡兰;

    目的:研究中药见血清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反相C_(18)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并采用~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见血清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兰素(1)、(S)-4-isopropyl-3-oxo-3,4-dihydro-1H-pyrrolo[2,1-c][1,4]oxazine-6-carbaldehyde(2)、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甲酯(3)、(4S)-4-(2-methylbutyl)-3-oxo-3,4-dihydro-1H-pyrrolo[2,1-c][1,4]oxazine-6-carbaldehyde(4)、5,7-dimethoxycoumarin(5)、liparacid C(6)、原儿茶酸(7)、kurameric acid(8)、见血清苷K(9)、nervosineⅠ(10)、(6S,9R)-roseoside(11)、dihydrovomifoliol-O-β-D-glucopyranoside(12)、见血清苷C(13)。结论:其中,化合物1~5、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48-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UHPLC-Q-TOF-MS/MS 技术快速分析铁苋菜的化学成分

    陈一龙;励娜;姚媛媛;刘翔;郭延垒;张小梅;梁旭明;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HPLC-Q-TOF-MS/MS)对铁苋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色谱柱为Kinetex XB-C_(18)柱(100 mm×2.1 mm,2.6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信息关联模式(IDA)正、负离子分别采集。应用PeakView1.2软件依据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峰度比确定化合物分子式,通过对照品及数据库的二级谱图比对、裂解规律分析,结合已有文献报道,确定化合物结构式。结果:鉴定和推断铁苋菜中47种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和鞣质等,其中26个化合物在铁苋菜中首次报道。结论:建立的铁苋菜提取物化学成分的UHPLC-Q-TOF-MS/MS分析法快速准确,能够较全面的提供各峰的组成和结构信息,为铁苋菜的开发利用和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参考。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52-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UHPLC-Q-TOF-MS技术分析栀子花的化学成分

    严欢;左月明;袁恩;王亚芳;张忠立;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栀子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采用UHPLC-Q-TOF-MS联用仪,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采用ESI正离子模式采集检测,以PeakView质谱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量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从栀子花中共检测到31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学成分。结论:UHPLC-Q-TOF-MS能快速、灵敏、精确地对栀子花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为探讨栀子花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59-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藏药无尾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高燕萍;吴强;潘玲玲;张亚梅;钟囯跃;

    目的:对藏药无尾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制备薄层色谱等技术对无尾果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无尾果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橄榄树脂素(1)、(-)-橄榄树脂素(2)、1-O-甲基-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3)、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葡萄糖苷(4)、1-羟基松脂酚(5)、4-羟基-3-甲氧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7)、没食子酸乙酯(8)、methyl(9S,10R,11E,13S,15Z)-9,10,13-trihydroxyoctadeca-11,15-dienoate(9)、β-谷甾醇(10)、乙酰熊果酸(11)、pisumionoside(12)、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65-1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珠芽景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姚成芬;汪洋;蒋礼;马雪;潘洁;李月婷;李勇军;

    目的:研究珠芽景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珠芽景天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2)、环橄榄树脂素(3)、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4)、七叶内酯(5)、腺嘌呤(6)、原儿茶醛(7)、3-甲氧基没食子酸(8)、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9)、胡萝卜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9为首次从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69-1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小花清风藤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樊东辉;李志峰;赵兰君;王琦;吴蓓;王玉伟;冯育林;

    目的:研究小花清风藤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清风藤以70%乙醇提取,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所得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结果: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柴胡皂苷A(1)、柴胡皂苷B2(2)、6″-O-acetyl-saikosaponin B2(3)、柴胡皂苷B1(4)、柴胡皂苷D(5)、6″-O-acetyl-saikosaponin B1(6)、1α,3β-dihydroxyl-olean-12-en-28-oic acid(7)、2α-羟基齐墩果酸(8)、木兰花碱(9)、枸杞酰胺C(10)。结论:其中,化合物1~6、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72-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褐盖韧革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丁建海;冯涛;李正辉;刘吉开;

    目的:研究褐盖韧革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借助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褐盖韧革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hydroxybutan-2′-yloxy)-3-methylbutyl acetate(1)、(22E,24R)-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2)、vibralactone(3)、1,5-secovibralactone(4)、2-(4-hydroxylphenyl)ethyl acetate(5)。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5为从该菌中首次发现。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76-1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日本路边青化学成分的研究

    沙坤;姜清华;

    目的:研究日本路边青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日本路边青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1)、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柯伊利素(3)、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4)、5-反式香豆酰基奎宁酸(5)、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7)、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阿魏酸(9)、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10)、对羟基桂皮酸(11)、豆甾-4-烯-3-酮(12)、豆甾-22-烯-3,6-二酮(1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79-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质量分析

  • 朝药东当归的生药学及指纹图谱研究

    姚洪娟;赵长跃;姜路晴;吕惠子;

    目的:对朝药东当归进行生药学和指纹图谱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法对东当归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采用硅胶GF_(254)薄层板,以藁苯内酯为对照品,建立东当归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Promosil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5 nm;柱温为30℃。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软件建立10批不同产地东当归的指纹图谱,并计算相似度。结果:东当归的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通过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了东当归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20个共有峰,10批东当归样品的相似度为0.859~0.978。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朝药东当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84-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艾纳香油GC指纹图谱研究

    严学芬;刘志刚;余磊;谢晓林;张新凤;郭振虎;高蓬明;

    目的:建立艾纳香油G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EG-20M(30 m×0.32 mm×1.0μm)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量为1.0μL,分流比为19∶1,FID检测器温度为240℃,进样口温度为240℃,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和GC-MS分析,对所建立图谱中色谱峰进行鉴定,并对各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建立了艾纳香油G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定并指认9个共有峰,10批艾纳香油G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艾纳香油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91-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UPLC-MS/MS 法测定制何首乌中9种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含量

    余意;李佳兴;金艳;马方励;杨健;郭兰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制何首乌中9种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溶液(A)-含0.1%甲酸的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方式,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以峰面积为指标进行定量。结果:制何首乌中白藜芦醇、虎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3-O-二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葡萄糖基-(1→6)-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6″-O-乙酰基)-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阿魏酰基)-葡萄糖苷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香豆酰基)-葡萄糖苷分别在0.012~1.20μg/mL、0.040~4.00μg/mL、23.0~460.0μg/mL、0.50~50.0μg/mL、0.50~50.0μg/mL、0.20~20.0μg/mL、0.50~50.0μg/mL、0.20~20.0μg/mL和0.06~6.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7~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103.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95-1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强阳离子吸附树脂固相萃取纯化在制草乌生物碱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张玉荣;王瑞忠;鲁静;张聿梅;

    目的:进一步优化制草乌中二萜类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强阳离子吸附树脂(SCX-SPE),制备制草乌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2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经SCX-SPE处理,供试品色谱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等6个主要测定成分分离效果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6%、93.25%、99.69%、94.13%、91.79%和106.65%。9批制草乌样品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总量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总量范围分别为0~0.0665%和0.0282%~0.5971%。结论:SCX-SPE纯化处理,可改善制草乌中二萜类生物碱的色谱峰分离情况,提高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度。

    2018年06期 v.41;No.412 1399-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HPLC法测定远志饮片中7种指标成分含量

    王海波;栾泽柱;刘勇;邸学;张晴;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远志饮片中糖酯、■酮、皂苷三类成分的含量。方法:测定29批不同产地远志饮片中西伯利亚远志糖A_5、西伯利亚远志糖A_6、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苷A、细叶远志苷C、远志皂苷B7种成分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法探讨7种成分对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7种成分在66 min内实现良好分离。远志皂苷B含量最高,平均值为26.46 mg/g;西伯利亚糖A_5、细叶远志苷A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84、6.47 mg/g;其他成分含量较低。29批远志饮片样品可聚为五类。结论:建立的7种指标成分含量同步测定方法适用性强,有助于全面评价远志药材质量。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04-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护肝清脂颗粒的质控研究

    肖淳欣;杨妙婷;陈芝娟;周本杰;

    目的:研究护肝清脂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复方中泽泻、山楂、荷叶、蒲黄和三七药材;采用HPLC法对复方中香蒲新苷、金丝桃苷、荷叶碱和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分段变波长检测,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泽泻、山楂、荷叶、蒲黄和三七的TLC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香蒲新苷、金丝桃苷、荷叶碱和23-乙酰泽泻醇B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8.6~186.2μg/mL、22.9~228μg/mL、2.0~20.1μg/mL、7.7~76.8μg/mL;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7%~105.0%、95.15%~96.93%、98.00%~101.1%、96.65%~99.98%。结论: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护肝清脂颗粒的质量控制。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08-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HPLC法测定黔产蓖麻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

    周孟;李芮;廖祥明;张荣红;廖尚高;徐国波;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蓖麻叶中蓖麻碱、没食子酸及芦丁的含量,为蓖麻叶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选择Phenomenex Gemini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蓖麻碱、没食子酸及芦丁在2.7528~13.764μg、0.5343~2.6715μg及1.0343~5.1715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1.000、0.9999和1.000),且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低于3.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3%~102.9%,RSD<3.0%(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蓖麻叶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15-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制剂与工艺

  • 秦艽总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研究

    徐思宁;刘红波;唐志书;孙晓春;杨勇;张丹丹;刘琳;

    目的:制备秦艽总苷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秦艽总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动态膜透析法和Franz扩散池对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研究。结果:优化的脂质体制备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1,卵磷脂与药物质量比为10∶1,卵磷脂浓度为40 mg/mL,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制备的脂质体药物包封率为(85.89±1.71)%,载药量为(36.32±0.79)%,平均粒径为(160.43±9.40)nm。体外释放试验显示,秦艽总苷脂质体24 h体外释放率为(68.05±1.72)%,体外释放过程符合Weibull方程。经皮渗透试验显示,秦艽总苷溶液与脂质体中秦艽总苷24 h累积经皮渗透量分别为(815.62±39.87)μg/cm~2、(581.60±29.46)μg/cm~2,两者的经皮渗透都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试验表明,制备的秦艽总苷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18-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荷载雷公藤红素的甘氨脱氧胆酸钠/DSPE-mPEG 2000仿生混合胶束体内外抗前列腺肿瘤研究

    李忠孝;金百冶;

    目的:制备荷载雷公藤红素的甘氨脱氧胆酸钠/DSPE-mPEG 2000仿生混合胶束(C-mM),评价其体内外抗前列腺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溶解-滴注-透析"法制备仿生胶束,以载体摩尔比例(甘氨脱氧胆酸钠/DSPE-mPEG 2000)、投药量、纯水用量及透析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其制备工艺,以形态学、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和包封率为指标表征其理化性质;体外以PC-3(人源前列腺肿瘤)细胞为模型,采用MTT法和AnnexinV-PE/7-AAD试剂盒分别考察C-mM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体内通过皮下接种PC-3细胞建立异位前列腺肿瘤裸鼠模型,检测C-mM的抑瘤率、荷瘤小鼠的瘤重、体质量、肝脾功能、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C-mM的最佳工艺为:甘氨脱氧胆酸钠与DSPE-mPEG 2000的摩尔比值为3∶1,投药量7.5 mg(相对应的DSPE-mPEG 2000为2.5 mg),纯水用量10 mL,透析时间6 h。C-mM呈球状,粒径为(100.10±4.38)nm,Zeta电位为-(17.92±2.43)mV,包封率为(79.46±2.7)%,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mM对PC-3细胞的IC_(50)和凋亡诱导率分别为(5.32±0.46)μg/mL和(70.42±5.66)%,均显著优于雷公藤红素(P<0.01)。经C-mM灌胃治疗14 d后,裸鼠的肿瘤抑瘤率为(75.00±6.26)%,中位生存时间为43 d,体质量、肝脾指数等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C-mM体内外均有显著地抗前列腺肿瘤作用,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有望作为口服纳米载药系统用于前列腺肿瘤的治疗。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23-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回流和渗漉提取法制备大黄提取物的化学轮廓差异比较研究

    王战国;高玉莲;陈丽君;李奇娟;朱江;张晓喻;方明;

    目的:比较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回流和渗漉提取法制备的大黄提取物的化学轮廓差异,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经HPLC分析获得回流和渗漉提取法制备的大黄提取物样品的色谱图数据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聚类分析(HC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回流和渗漉提取法制备的大黄提取物的化学轮廓差异及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化学成分。结果:回流法和渗漉法制备的大黄提取物化学轮廓明显不同,导致差异的主要特征性化学成分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论:从化学轮廓角度,回流和渗漉提取方法制备的大黄提取物具有显著差异。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30-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多指标评价苦参洗液的提取工艺研究

    何前松;冯泳;杜洪志;王强;

    目的:对苦参洗液提取工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以蛇床子素、总生物碱提取量及体外抑菌试验为评价指标进行提取工艺考察。结果:通过试验得出苦参洗液提取工艺为:70%乙醇提取3次,提取溶剂量分别为8、8、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90、60、60 min。结论:该实验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36-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正交试验法优选壮医血绸镇痛胶囊的提取工艺

    邓刚;梁可文;黄健军;

    目的:优化壮医血绸镇痛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以咖啡酸含量、总黄酮得率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溶剂倍量为考察因素,优化壮医血绸镇痛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120 min,溶剂倍量为12倍。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有效成分提取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可为壮医血绸镇痛胶囊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40-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药理

  • 黑龙骨总皂苷对CIA小鼠脾脏MYD88、IKK-α、IKB-α蛋白表达的影响

    刘杨;丁然;江励华;曹正同;曹峰;梁江;

    目的:观察黑龙骨总皂苷对CIA小鼠模型关节炎症及脾脏内MYD88、IKK-α、IK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雄性C57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美舒利阳性对照组及骨藤总皂苷60、40、2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构建CIA模型。给药6 w后踝关节HE染色、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脾脏MYD88、IKK-α、IKB-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足跖肿胀程度显著降低,踝关节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各给药组脾脏MYD88、IKK-α、IKB-α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不同程度降低,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黑龙骨总皂苷能抑制CIA小鼠足跖炎性程度和踝关节病理变化的发展,并对脾脏MYD88、IKK-α、IKB-α蛋白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44-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石蒜碱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自噬的体外实验研究

    季宇彬;辛国松;魏驰;汝鑫;朱洪剑;赵贺;王树巍;

    目的:探讨石蒜碱诱导人肝癌HepG_2细胞自噬的作用,为石蒜碱抗肿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_2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自噬率及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作用后的细胞自噬率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与自噬相关的蛋白LC3-Ⅱ与Beclin-1的表达。结果:石蒜碱对HepG_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作用72 h的IC_(50)为6.27μmol/L。倒置显微镜观察阴性对照组细胞形状完好且紧密排列。石蒜碱各组随给药浓度的升高,细胞变圆、漂浮、排列稀疏生长缓慢的状态越加明显;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自噬小体的数量随石蒜碱浓度升高而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石蒜碱组细胞自噬率与给药浓度呈正相关,加入抑制剂(3-MA)后细胞自噬受到抑制。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石蒜碱浓度的升高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上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MA抑制剂能显著拮抗其作用。结论:石蒜碱能诱导肝癌HepG_2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是上调肝癌HepG_2细胞中LC3-Ⅱ与Beclin-1蛋白的表达,促使自噬小体形成与成熟,导致细胞过度自噬,最终使细胞凋亡。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49-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喙尾琵琶甲粗提物对角叉菜胶致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

    李赛丽;张海珠;李杨;钱金栿;刘衡;李成功;

    目的:考察喙尾琵琶甲粗提物对大鼠急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AAP)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各组预先给药7 d后造模,用3%角叉菜胶制作大鼠AAP模型,术后连续给药7 d,取材观察前列腺大体形态,计算前列腺指数,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数,检测血清SOD、MDA及前列腺组织匀浆中TNF-α、IL-6、IL-2水平,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喙尾琵琶甲不同程度改善大鼠前列腺外观形态,降低前列腺指数,升高大鼠血清SOD水平,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及前列腺组织匀浆中TNF-α、IL-6、IL-2水平。并显著增加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白细胞数,减少卵磷脂小体数。光镜下可见各给药组前列腺水肿及炎细胞浸润、腺体变性坏死、炎症反应程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喙尾琵琶甲可减轻AAP大鼠前列腺组织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有助于前列腺功能的恢复,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无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54-1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山豆根多糖对Lewis肺癌小鼠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路海滨;高洋;禹珊珊;赵倩倩;宋玉明;

    目的:研究山豆根多糖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Lewis肺癌小鼠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25 mg/kg)阳性对照组及山豆根多糖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灌胃给药14 d;检测其对肿瘤生长、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血清白蛋白、TNF-α、VEGF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同时采用吞噬中性红法及MTT法检测山豆根多糖对正常小鼠脾巨噬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豆根多糖各剂量组瘤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山豆根多糖高、中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5);山豆根多糖各剂量组胸腺指数及血清TNF-α、VEGF水平和外周血CD~+_4、CD~+_8T细胞水平及CD~+_4/CD~+_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山豆根多糖各剂量组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山豆根多糖对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与提高免疫能力有关。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59-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钱子碱诱导KG-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娄诤;王大维;

    目的:考察马钱子碱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G-1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实验组的用药浓度分别为40、158、276μg/mL,作用时间为48 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KG-1细胞的凋亡率;采用RT-qPCR法检测Bax、Akt、Bim mRNA表达;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Bim、p-Akt、Bax、Active Caspase-3、Active 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马钱子碱能抑制KG-1细胞的增殖,40、158μg/mL组主要是早期凋亡,而276μg/mL组则以晚期凋亡为主。与对照组比较,158、276μg/mL组的Bim、Bax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Akt mRNA表达显著降低,各给药组Bax、Active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158、276μg/mL组Bim、Active 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马钱子碱对KG-1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该作用通过诱导凋亡实现,其机制可能为上调Bax、Bim表达,触发凋亡的线粒体途径,使Caspase-9激活,导致KG-1细胞凋亡。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63-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阳和化岩汤对HER-2高表达型裸鼠荷瘤模型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刘晓菲;李静蔚;李湘奇;张洋;王楠;

    目的:研究阳和化岩汤与与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细胞株SK-BR-3(HER-2高表达型)裸鼠荷瘤模型血管生成情况的影响及对干预脉管生成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和化岩汤组、曲妥珠单抗组、阳和化岩汤+曲妥珠单抗组4组,药物干预1 w后处死裸鼠,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组织血管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PI3K/Akt交互调控通路中关键靶蛋白PI3K、p-Akt、HER-2、VEGFC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肿瘤血管生成及PI3K、p-AKT、HER-2、VEGFC蛋白表达均受到抑制,且阳和化岩汤+曲妥珠单抗作用优于单用曲妥珠单抗(P<0.05)。结论:阳和化岩汤能有效抑制血管生成,其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的能力不如曲妥珠单抗,但能进一步增强曲妥珠单抗的疗效。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67-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去氢木香内酯调控肺癌干细胞干性分子的研究

    刘韵;黄文菁;吴孟华;李嘉骏;林敏婷;姚霞;张建业;

    目的:探究去氢木香内酯调控肺癌干细胞干性分子的机制。方法:主要以CD133为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应用免疫磁珠分选(magnetic cell separation,MACS)方法分离肺癌干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结果:经免疫磁珠分选后,成功获得肺癌干细胞。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经药物处理后,肺癌干细胞中重要干性分子(β-catenin、FZ-2、Survivin、Cyclin D1、ABCG2、ABCB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本研究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成功分离出肺癌干细胞,初步探究了去氢木香内酯调控肺癌干细胞干性分子的机制,为靶向于肺癌干细胞的新药研究提供新思路。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71-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白花蛇舌草对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刘若轩;李阿荣;郭洁文;曾庆平;李晚君;蔡银连;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灌服ANIT法建立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花蛇舌草组、熊去氧胆酸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5 d后,测定大鼠胆管胆汁排泄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胆红素(T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胆盐输出泵(BSE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表达等指标,研究白花蛇舌草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功能、胆汁酸排泄、炎症因子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花蛇舌草能显著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BA、TB、TNF-α、IL-1β水平(P<0.01),诱导肝内BSEP、MRP2蛋白表达,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结论:白花蛇舌草具有保护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肝损伤的作用。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75-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根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虚拟筛选研究

    单良;肖建英;

    目的:探讨根皮素对人卵巢癌CA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根皮素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作用靶点,探讨其分子机制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应用MTT法检测根皮素对CA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Pharmmapper及idTarget平台分别预测根皮素潜在作用靶点;用STRING平台对预测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获得靶蛋白的注释、蛋白互作信息;通过生物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预测靶点进行GO及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并挖掘文献针对根皮素的分子机制进一步讨论;Western blotting检测根皮素对通路富集得到的癌症通路中p53、BAX蛋白水平以及ERK、p38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根皮素能浓度依赖性抑制CAOV-3细胞活力,虚拟筛选提示其可能通过RACK1、ERK、EGFR等靶点发挥抗癌作用,对癌症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体外实验验证根皮素能激活ERK、p38通路并增加p53、BAX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抗癌作用。结论:本研究表明根皮素可能通过激活ERK、p38通路诱导CAOV-3细胞凋亡,同时为根皮素发挥抗癌等药理学活性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线索。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79-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加味四妙散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疗效的影响

    周厚明;姚真荣;项婷;陈树清;孙保国;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加味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105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苯溴马隆组及加味四妙散低、中、高浓度组,造模组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复合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测定大鼠血尿酸浓度、关节肿胀程度。结果:中药干预各组血尿酸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高浓度组下降最显著,呈剂量依赖性;中药高浓度组在24 h、48 h关节肿胀程度与6 h相比显著减小(P<0.01),且中药高浓度组在48 h关节直径已恢复正常,作用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加味四妙散能在控制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局部症状两个层次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86-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临床用药

  • 稳心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齐贵彬;高健步;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稳心颗粒,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果糖二磷酸钠;对照组给予口服辅酶Q10,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果糖二磷酸钠;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和心电图S-T段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cTnT、hs-CRP、CK-MB)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抗氧化指标(MDA、SOD)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与心电图S-T段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72.5%;在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TnT、hs-CRP、CK-MB、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cTnT、hs-CRP、CK-MB、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并有效降低血液生化指标和改善抗氧化指标,其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89-1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活血调肠贴改善脓毒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杨广;李健;张晓忠;常卫东;陈志强;

    目的:探讨活血调肠贴改善脓毒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纳入确诊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调肠贴/安慰剂贴外敷神阙穴及TDP红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动素(MTL)、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腹腔压力、肠鸣音、胃肠功能障碍评分(GDS)、急性病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腹腔压力、肠鸣音、GD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观察组的MTL、IFABP、D-乳酸、DAO水平较治疗前好转(P<0.05);观察组治疗后除D-乳酸外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调肠贴有改善脓毒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作用。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92-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毓麟助孕方对肾虚型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韩春艳;上官文庆;孙自学;

    目的:观察毓麟助孕方对肾虚型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15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50例。分别口服毓麟助孕方、枸橼酸氯米芬及毓麟助孕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均治疗2个疗程(6个月经周期)。结果:研究期间脱落7例。临床妊娠率比较:西药组(26.8%,11/41)<中药组(44.2%,19/43)<联合组(59.1%,26/44)(P<0.05);流产率比较:联合组(3.8%,1/26)<中药组(15.8%,3/19)<西药组(36.4%,4/11)(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激素(ER、PR)、蛋白(αvβ3、GLUT4)、血流参数(PI、R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改善优于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药组(2.3%,1/43)<联合组(13.6%,6/44)<西药组(39.0%,16/41)(P<0.05)。结论:毓麟助孕方能有效改善肾虚型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毓麟助孕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2018年06期 v.41;No.412 1496-1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甘草属植物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鲁;崔洁;王文全;侯俊玲;张媛;张莉;

    甘草为常用中药,也是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常用原料,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但其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忽略了甘草地上部分。甘草属植物地上部分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二氢茋类化合物等,主要药理活性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前列腺炎等。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该文主要综述了甘草属植物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可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018年06期 v.41;No.412 1501-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水线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亚茹;周柏松;李雅萌;杨娜;李平亚;刘金平;

    水线草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Hedyotis corymbosa(L.)Lam.的干燥全草,富含萜类、黄酮类、蒽醌类、苯丙素类、酚酸类、甾体类等多种成分,具抗肿瘤、保肝、抗炎镇痛、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由于其与同属植物白花蛇舌草外貌相似,常混作白花蛇舌草。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线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及科学合理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也为与白花蛇舌草的辨识提供文献参考。

    2018年06期 v.41;No.412 1506-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药材》杂志2018年征订单

    <正>《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自1978年创刊

    2018年06期 v.41;No.412 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药材》杂志投稿须知

    <正>《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性刊物(月刊),于1978年1月创刊。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近四十年来,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和各类期刊奖。为"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2018年06期 v.41;No.412 1513-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