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栽培与饲养

  • 氮磷钾配施对不同年限雷公藤根鲜重和甲素含量的影响

    龚泽丹;刘三波;龚达林;薛襟祺;朱登岩;庞秋凌;王学奎;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对不同生长年限雷公藤根鲜重和根中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完全施肥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水平的氮磷钾肥配施对不同生长年限(二至四年生)雷公藤根鲜重和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雷公藤根鲜重随着生长年限增加而增加,根中甲素含量以三年生的最高。不同水平的施氮(N_1、N_2、N_3)、施磷(P_1、P_2、P_3)或施钾(K_1、K_2、K_3)处理下,雷公藤根鲜重和甲素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在该试验期内采收四年生雷公藤根部作为药材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雷公藤甲素单体含量。根据不同施肥处理的总体情况看,雷公藤的最佳施肥组合以N_2P_2K_2处理为宜,即氮(N)、磷(P_2O_5)、钾(K_2O)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313.04、104.94和129.94 kg/hm~2。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03-1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白术叶斑病菌草茎点霉的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王帆帆;唐涛;方国斌;袁斌;郭杰;段媛媛;郭晓亮;游景茂;

    目的:测定白术叶斑病菌草茎点霉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室内化学杀菌剂,同时进行田间防效研究。方法: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定了不同碳、氮源和pH值的菌落生长直径,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白术草茎点霉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防治效果。结果:各碳源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差异,以牛肉浸膏、硝酸钾作为氮源的菌丝生长较快,且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7。500 g/L异菌脲悬浮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种杀菌剂对草茎点霉的毒力最强,EC_(50)均小于1 mg/L。同时,田间试验末次施药20 d后,3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90%,且各杀菌剂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最适pH值为6~7,500 g/L异菌脲悬浮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较好,可作为白术叶斑病的主推药剂试用。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10-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旱作区柴胡标准化栽培最佳种植密度研究

    史丽萍;赵静;文殷花;潘晓春;王富胜;杨荣洲;汪淑霞;

    目的:探索旱作区柴胡标准化栽培最佳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种植密度:10、20、30、40、50万株/667 m~2,测定柴胡主要性状指标及产量和效益。结果:种植密度为10、20万株/667 m~2时,个体长势最优,株高、冠幅、单叶面积、单株根鲜重、根长、芦头径粗及皂苷含量达到最大,其中柴胡皂苷a、d的总含量高达0.80%以上。密度为30万株/667 m~2时,产量及收益达到最佳,鲜产量高达360 kg/667 m~2,经济收益高达2 121元/667 m~2。结论:在甘肃省定西市,柴胡标准化栽培适宜密度为30万株/667 m~2,优质栽培最佳密度为10~20万株/667 m~2,可用于旱作雨养农业区柴胡丰产优质栽培生产实践中。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15-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17份地黄种质资源轮纹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杜权;谢小龙;田梦平;马梦雨;吴廷娟;冯卫生;

    目的:通过对17份主栽地黄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轮纹病抗性鉴定和评价,为地黄抗病育种提供种质材料。方法: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调查参试材料轮纹病的发病情况,根据抗性指标和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根据相对抗性指数将17份地黄种质资源划分为高抗、中抗、中感、高感4个等级;通过对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17份地黄种质资源被聚为4类,其结果与依据相对抗性指数的分级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经过田间调查与抗性分析比较,新科、新丰、85-5、金状元、三块、83抚育属于高抗种质,可以作为地黄选育抗轮纹病种质的亲本材料。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18-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小根窗和挖掘法的款冬根系生长动态研究

    车树理;刘世增;赵军营;曹容;陈萍;

    目的:探明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根系空间分布和生长发育规律,旨在为制定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款冬种植后开始,每隔15 d顺次采挖5株,依次观测根系最大长度、根状茎最大长度和根幅,主茎高度、主茎最大粗度和株幅。利用标本瓶自制小根窗,贴壁栽种款冬种茎2-3条,待出苗后进行拍照,比较分析各时期根系的生长动态。幼苗期将玻璃隔板紧贴根系垂直埋设于田间,9月至11月,每月剖开玻璃隔板观测1次根系分布状况。结果: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款冬根系的第1次快速生长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款冬根系的第2次快速生长期。款冬根系的垂直分布集中在30 cm的耕层土壤内,水平分布集中在离主茎20 cm的范围内。结论:款冬根系1年有2次生长高峰期,其生长曲线总体呈“S”型,款冬种植株行距应控制在30~40 cm。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21-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养殖密度对宽体金线蛭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吴雷明;寇祥明;韩光明;王守红;张家宏;唐鹤军;徐荣;毕建花;

    目的:探究宽体金线蛭幼蛭规模化养殖适宜放养密度。方法:共设4个养殖密度:412、824、1 236、1 648条/m~2,试验条件下实际对应投放幼蛭(0.09±0.01 g)30、60、90、120条,分别记为D30、D60、D90、D120组,养殖40 d后,分析不同养殖密度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性能、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SOD、CAT、GSH-PX)活性、MDA含量及总抗氧化力(T-AOC)的影响。结果:养殖密度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蛭体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以及成活率呈下降趋势。D30和D60组幼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D90和D120组(P<0.05),D60组幼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蛋白酶活性未受到养殖密度的影响(P>0.05)。养殖密度对宽体金线蛭幼蛭CAT、GSH-PX活性和MDA含量及T-AOC无显著性影响(P>0.05),仅D90和D120组幼蛭SOD活性出现显著下降(P<0.05)。结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宽体金线蛭规模化养殖苗种培育密度应以1 236条/m~2较为适宜。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25-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资源与鉴别

  •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蒙药白益母草潜在分布研究

    杨康;赵湘培;张恂;朱丹;

    目的:对蒙药白益母草基原植物脓疮草Panzerina lanata var.alaschanica进行适宜性分布研究,为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近年来采集到的96个脓疮草分布信息,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当代和2050年SSP2-4.5、SSP5-8.5情景下的19个生物气候数据,预测脓疮草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及适生等级。结果:MaxEnt模型精度评价AUC值为0.983,表明模型运算准确度高,分析结果可靠;脓疮草的生长主要受年均温、温度季节性变化、温度年较差、最冷季度均温和最湿月降水量的影响;脓疮草当代潜在分布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6.86%。最佳适生区占全国总面积1.74%。在2050年SSP2-4.5和SSP5-8.5气候条件下,脓疮草潜在分布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分别为10.41%,8.38%,最佳适生区占全国总面积分别为1.31%、0.87%。结论:脓疮草当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鄂尔多斯市等区域。2050年SSP2-4.5和SSP5-8.5气候条件下,脓疮草最佳适生区面积减小,并呈现向北迁移的趋势,故应该加强脓疮草资源保护工作,以防止其资源趋于濒危。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29-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黑龙江省鸡西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李娜;孙海峰;魏明钰;晏宇;

    目的:掌握鸡西市鸡冠区、城子河区、滴道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分布等资源变化信息,为当地中药资源保护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普查方案,采取野外调查记录野生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及重量,通过内业整理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鸡西市三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共计54科197种(包括16种重点药材),其中林地药用植物有75种、草甸药用植物有152种(存在林地和草甸共有植物品种)。结论:鸡西市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但重点药材种类变化较大,蕴藏量减少,应采取多种有效保护措施。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34-1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中药材青葙子PCR鉴别方法研究

    谭新宁;吴文如;来慧丽;梁婉晴;行冰楠;

    目的:建立一种能特异性检测青葙子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针对青葙子SRAP标记筛选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各地采集青葙子、鸡冠花子、苋菜子、刺苋子和反枝苋子样品,提取DNA作为模板,建立并优化PCR反应条件,利用特异性引物对不同产地的青葙子及其混伪品进行扩增和电泳检测,根据特异性条带的大小及有无进行真伪及掺伪鉴别,并对其检出限、耐受性和适用性进行考察与验证。结果:退火温度为60℃、循环次数为30次时,青葙子、鸡冠花子分别在206和581 bp处出现单一明亮条带,其他混伪品及空白对照均无此条带;该方法对青葙子药材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 ng;对于青葙子中掺杂鸡冠花子的检出限是2%。结论:建立的特异性PCR方法可准确鉴定青葙子及其混伪品。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39-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电子鼻建立不同炮制规格苦杏仁“走油”预警模型

    洪伟峰;赵丽莹;拱健婷;郭星妤;翟恩爱;邹慧琴;闫永红;

    目的:建立苦杏仁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走油”预警模型,为苦杏仁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苦杏仁苷的测定,同时测定苦杏仁油脂含量、过氧化值和酸值;利用电子鼻技术获取不同炮制规格苦杏仁的气味数据、并建立气味指纹图谱;采用SPSS 22.0分析软件对不同炮制规格苦杏仁样品各指标数据与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综合分析化学成分数据及电子鼻测得的结果,建立苦杏仁“走油”预警模型。结果:苦杏仁电子鼻中多根传感器的响应值与过氧化值、酸值、油脂含量、苦杏仁苷含量等内在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所建立的苦杏仁“走油”预警模型计算所得结果快速而又准确,可为苦杏仁及其炮制品的质量监测和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44-1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僵蚕新型伪品中标志物硼砂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倪亮;姚毅;王文渊;刘继平;张建军;旷翔;张先林;

    目的:建立僵蚕伪品中标志物硼砂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提升僵蚕的质量监控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保障临床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乙基己二醇-正丁醇溶液对僵蚕伪品中的硼砂进行快速的富集、萃取,除去共存盐的干扰。硼砂在酸性条件下转化成硼酸,硼酸可以与被硫酸质子化的姜黄素发生显色反应,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制定硼酸的标准曲线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定性定量的测定僵蚕伪品中硼砂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硼酸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6,线性范围为0.234~0.858。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值良好。僵蚕伪品中硼酸的含量为75.54~128.26 mg/g。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低毒、易操作的优点,可以作为僵蚕伪品中硼砂定性和定量的检测方法。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48-1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加工炮制与养护

  • 盐制对五子衍宗丸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廖宇娇;敖明月;彭颖;东宝花;蒋云秀;胡昌江;陈志敏;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炮制品组方五子衍宗丸中浸出物及绿原酸、鞣花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毛蕊花糖苷、紫云英苷、山柰酚、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研究盐制对五子衍宗丸中浸出物及8个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201项下方法测定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上述8个成分的含量。结果:五子衍宗丸中药物炮制后组方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程度为盐制组>药典组。炮制后组方没有新的化学成分出现,但峰面积发生变化;药典组及盐制组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升高,紫云英苷、山柰酚、五味子醇甲的含量降低;盐制组鞣花酸的含量升高,但药典组鞣花酸的含量降低。结论:五子衍宗丸药物炮制后组方能促进饮片中化学成分的溶出,增加复方浸出物的含量;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8个成分含量的变化可为研究五子衍宗丸中药物炮制前后组方化学成分、药理药效提供一定的依据。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51-1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乌梢蛇酒炙矫臭原理研究

    应金琴;袁恩;张金莲;张普照;

    目的:研究乌梢蛇酒炙前后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变化情况,探讨乌梢蛇酒炙原理。方法:采用SuperNose电子鼻结合顶空-气质联用技术对乌梢蛇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整体和定性分析。LC-MS/MS结合分子网络图技术比较分析炮制前后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酒炙乌梢蛇与生乌梢蛇差异较大,与黄酒气味相近。HS-GC-MS结果表明酒炙后乌梢蛇醛类化合物和1-辛烯-3-醇相对百分含量减少,未检测出硫化物,杂环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增加;酒炙乌梢蛇与黄酒含有2个共有成分。LC-MS/MS-分子网络图表明生乌梢蛇、酒炙乌梢蛇和水炙乌梢蛇对照物中非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接近。结论:酒炙乌梢蛇相比生品的非挥发性成分变化不大,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腥味物质含量降低,香气成分显著增加,提示酒炙乌梢蛇具有矫臭作用。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56-1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8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化学成分

  • 茄蒂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研究

    刘艳;梅瑀;赵东颖;潘娟;管伟;匡海学;杨炳友;

    目的:研究茄蒂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凝胶、MCI等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手段对茄蒂的乙酸乙酯层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NMR、MS以及文献比对的方法鉴定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茄蒂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2,6-dimethyl-2,7-octadien-1,6-diol-6-O-β-D-glucopyranoside(1)、linaloyl-β-D-glucopyranoside(2)、esculetin(3)、scopoletin(4)、p-coumaric acid(5)、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one(6)、fructusol A(7)、threo-dihydroxy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8)、meliasendanin D(9)、(erythro, threo)-1-[4-[2-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1-(hydroxymethyl)ethoxy]-3,5-dimethoxyphenyl]-1,2,3-propanetriol(10)、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diol(11)、1-methyl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12)、2-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13)、benzyl-β-D-glucopyranoside(14)、(Z)-3-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5)、n-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6)、山柰酚(17)、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18)、壬二酸(19)、tianshic acid(20)、(Z)-9,10,11-trihydroxy-12-octadecenoic acid(21)、香草酸(22)、原儿茶酸(23)。结论:其中,化合物2、6~11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20、21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64-1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毛大丁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薛靖怡;吴莹莹;马雪;刘春花;孙佳;李勇军;王永林;

    目的:研究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L.)Cas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Toyopearl HW-40等色谱技术对毛大丁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大丁草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路路通内酯(1)、白桦脂酸(2)、2,4-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甲醛(4)、2,5-二羟基苯乙酮(5)、白桦脂醇(6)、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7)、8-甲氧基补骨脂素(8)、伞形花内酯(9)、去氢吐叶醇(10)、gerberlin B(11)、芹菜素(12)、木犀草素(13)、对苯二酚(14)、5-羟甲基-糠醛(15)、异紫花前胡内酯(16)、紫花前胡苷(17)、瑞香素-8-O-葡萄糖苷(18)。结论: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0、12~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70-1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马蓝叶化学成分研究

    徐志琴;蔡铱妮;陈奕弟;赵志敏;马庆;杨得坡;徐新军;

    目的:研究马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蓝叶中分离纯化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色胺酮(1)、烟酰胺(2)、2-hydroxy-(2H)-1,4-benzoxazin-3(4H)-one(3)、2-苯并噁唑啉酮(4)、1H-indole-3-carbaldehyde(5)、3-羟苯基喹唑啉酮(6)、cephalandole B(7)、deoxyvasicinone(8)、1,3-dihydro-2H-indol-2-one(9)、2-hydroxy-N-(2-hydroxyphenyl)propionamide(10)、(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11)、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12)、calendin(13)、3β-羟基-β-紫罗酮(14)、hispidulin(15)、bungein A(16)、bis(2-ethylhexyl)benzene-1,2-dicarboxylate(17)、二十九烷(18)、对羟基苯乙酮(19)、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0)。结论:其中,化合物9~19为首次从板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75-1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木豆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雷昕瑜;周芹茹;陈妍;廖尚高;沈祥春;张嫩玲;

    目的:研究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结晶、重结晶、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及HPLC对木豆茎叶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豆枝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Iseluxine(1)、Trolline(2)、烟酰胺(3)、淫羊藿苷A_2(4)、(+)-松脂素(5)、(+)-异落叶松树脂醇(6)、4-Ketopinoresionl(7)、五味子苷(8)、4-甲氧基邻苯二酚(9)、3,4-二羟基苯甲醛(10)、 Alternariol(11)、α-Tocopherol(12)、Tocopherylquinone(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80-1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有柄石韦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欧阳兰;周雷罡;周国平;熊晓丽;袁铭铭;

    目的:研究有柄石韦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RP-C_(18)、PHPLC等柱色谱对有柄石韦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有柄石韦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别为:对羟基苯丙酸甲酯(1)、6-O-[(9Z,12Z,15Z)-octadeca-9,12,15-trienoyl]-β-D-fructofuranosyl-α-D-glucopyranoside(2)、6′-O-亚油基蔗糖(3)、(2S)-2,3-O-双十八烷-9Z,12Z,15Z-三烯酰基甘油酯-6′-O-(α-D-吡喃半乳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4)、山柰酚-7-O-β-D-芹菜苷(5)、开环异落叶松脂醇(6)、异落叶松脂醇(7)、柚皮素-7-O-β-D-葡萄糖醛酸(8)、圣草酚-7-O-β-D-葡萄糖醛酸(9)、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3,4-O-二咖啡酰基奎尼酸(11)、1,2-二咖啡酰-环戊基-3-醇(12)、没食子酸(13)、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新绿原酸甲酯(15)。结论:其中,化合物1~8、10、12~15为首次从有柄石韦中分离得到。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84-1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UPLC-Q-Exactive-Orbitrap-MS的桂枝茯苓丸化学成分分析

    蒋希羽;庄楷;张雅净;陈溢;叶存思;全世建;

    目的:建立一个准确、快速鉴定桂枝茯苓丸组方化学成分分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方法。方法:采用Welch RP-C18色谱柱(150 mm×2.1 mm, 1.8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35℃,进样量5μL,运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在正、负离子两种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对比质谱和PDA光谱数据信息及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并结合文献信息匹配,准确鉴别出桂枝茯苓丸的具体成分及药材归属。结果:从桂枝茯苓丸中共鉴定出化合物60个,其中氨基酸类8个,有机酸类13个,黄酮类4个,单萜类2个,芳香醛类3个,鞣质3个,糖苷类2个,酰胺类2个,其他类化合物23个。结论:该技术为桂枝茯苓丸化学成分鉴定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方法,也为体内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89-1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1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质量分析

  • 气相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化橘红分类中的应用

    黄润平;林彤;刘主洁;毕福钧;江英桥;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比较不同基原化橘红(毛橘红和光橘红)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并用化学计量学法对不同基原的化橘红进行区分。方法:化橘红样品经乙酸乙酯超声提取后,采用DB-WAXETR(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柱程序升温的模式进行分离,以FID检测器检测,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毛橘红和光橘红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不同基原化橘红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毛橘红和光橘红分别含有34、14个共有峰,共指认出9个成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将28批样品分成毛橘红和光橘红2类。结论:该方法能很好地体现毛橘红和光橘红挥发性成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可为岭南道地中药材化橘红的质量控制及等级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2021年08期 v.44;No.450 1895-1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初级代谢产物探究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的质量差异

    李新蕊;吴萌;贾毓欣;司明东;郑玉光;马东来;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初级代谢产物的差异,并进行代谢通路的富集,探讨初级代谢产物的差异代谢机制。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GC-MS法测定样品,并结合聚类热图、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的初级代谢产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根据VIP>1.0,P<0.05的原则,筛选得到3个高度相关的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天冬酰胺、柠檬酸和L-脯氨酸;通过MetaboAnalyst、KEGG等工具及代谢数据库进行代谢路径分析显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是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的主要差异代谢通路。结论:该研究探讨了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的初级代谢产物,为确定地骨皮最佳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01-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刺梨资源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综合质量评价

    连紫凌;王永;刘阳;周雪;成忠均;郑景中;何健鹏;阮培均;葛发欢;

    目的:采集贵州毕节市58批刺梨样品,对其中的主要成分维生素C(Vc)、总黄酮、总多酚进行含量测定,评价毕节地区刺梨资源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的野生刺梨及其选育品种“贵农5号”中Vc、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数据直观分析及模糊综合分析方法评价该区域刺梨资源的质量。结果:不同产地刺梨的各指标变异系数较大,说明不同产地刺梨质量差异较大;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在“贵农5号”刺梨中金沙县安洛乡桂花村所产刺梨样品JS3号中3种成分的总含量最高;而在野生刺梨中纳雍县乐治镇堆叉坝村所产样品Y-NY6号中3种成分的总含量最高;野生刺梨三者总含量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栽培品种;模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贵农5号”刺梨综合质量排前3名的均产于金沙县,以金沙县安洛乡桂花村产的刺梨样品JS3号最好;而野生刺梨综合质量排前3的分别产自七星关区撒拉溪新桥村、金沙县茶园镇桂花村、赫章县威奢乡中银村,以七星关区撒拉溪新桥村产的刺梨样品Y-QXG6号质量最好。结论:毕节地区不同产地刺梨的质量差异均较大,这可能与海拔等环境因素有关;栽培刺梨优良资源分布较集中,而野生刺梨的优良资源十分丰富但分布较分散;该研究可为优良品种的选择及大健康产品的开发、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06-1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商品规格怀菊花无机元素的ICP-MS分析

    纪宝玉;王炫璎;裴莉昕;陈随清;车奇涛;张旭;冯卫生;

    目的:建立48批怀菊花中21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不同商品规格怀菊花(大白菊、小白菊、小黄菊、珍珠菊)无机元素分布规律。方法:采用ICP-MS法对怀菊花样品中21个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珍珠菊在Mg、P、K、Ti、Mn、Co、Ni、Zn、Sr中与其余菊花有极显著性差异;大白菊和小白菊中各无机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Mn元素除外);小黄菊的K、Se元素含量与大白菊、小白菊有极显著、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将珍珠菊聚为一类(S36号小黄菊除外),大白菊、小白菊、小黄菊聚为一类,且大白菊与小白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Mg、P、K、Ti、Mn、Co、Ni与主成分1关系密切。结论:不同商品规格怀菊花中21个无机元素含量差异明显且有相关性,该研究可为怀菊花的品质形成机制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14-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麻黄-桂枝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建立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徐杰;陈丹燕;黄梦婷;刘佩仪;干丽;梁志毅;孙冬梅;

    目的:建立麻黄-桂枝药对配方颗粒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T3(150 mm×2.1 mm, 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10、280 nm;柱温为35℃;建立麻黄-桂枝药对配方颗粒原儿茶酸、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肉桂酸同时测定含量及指纹图谱方法,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以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4个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3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4个成分;10批麻黄-桂枝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0.900;CA和PCA均可将10批麻黄-桂枝药对配方颗粒大致分为4类。结论:该研究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及4个指标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可用于麻黄-桂枝药对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21-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HPLC法同时测定盐肤木根中8种成分含量

    李飘;承秀芳;岑红;李晨;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盐肤木根中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没食子酸、色氨酸、东莨菪苷、没食子酸甲酯、漆黄素、芦丁、槲皮素8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6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8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运用SIMCA-P 13.0和Mev热图软件可直观区分不同来源的样品及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在批次间含量变化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比较不同来源盐肤木根的差异性及其质量控制。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26-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HPLC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6个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李玲;金李峰;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6个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3%甲酸溶液-乙腈(30∶70);流速为1.5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人参皂苷Rb_1、绞股蓝皂苷■、人参皂苷Rb_3、人参皂苷Rd、绞股蓝皂苷A和绞股蓝皂苷ⅩⅦ分别在2.00~512.01μg/mL、6.25~1 600.04μg/mL、1.56~400.12μg/mL、0.25~64.02μg/mL、0.06~16.05μg/mL、12.50~3 200.01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101.05%、101.31%、102.00%、103.84%、101.65%、102.79%,RSD分别为1.75%、2.61%、2.83%、5.00%、4.62%、3.42%。结论:所建立的HPLC同时测定绞股蓝中6个皂苷类成分的方法准确可行,可为绞股蓝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31-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1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制剂与工艺

  • 不同投料方式和渗漉温度对补骨脂指标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

    郭佳铭;王丹妮;杨静;柴欣;王跃飞;

    目的:研究不同投料方式和渗漉温度对补骨脂化学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投料方式(饮片、粉末)和不同渗漉温度(10、20、30、40、50℃)条件下渗漉提取液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渗漉提取液中9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系统比较不同投料方式和不同渗漉温度对指标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提取液浓缩过程对指标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与饮片渗漉法相比,粉末渗漉法的渗漉提取液中(异)补骨脂苷的提取率明显增加,对其他成分影响较小;不同渗漉温度条件下,随着渗漉温度的提高,(异)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率明显增加,对其他有效成分提取影响较小;提取液按浓缩液∶药材(1.5∶1)浓缩,静置分层,分取下层浸膏,浸膏中去除了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其他成分基本转移至浸膏中。结论:不同投料方式、渗漉温度、提取液浓缩分层对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的提取效果影响较大,对其他成分较小。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35-1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熟地黄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李泽福;龚志强;郭慧琼;刘羽航;吴雪茹;

    目的:建立熟地黄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试验,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与响应面(RSM)的分析法,优化熟地黄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正交试验设计的结果与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基本一致,优化后所得熟地黄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液料比为80∶1(mL/g),水提取温度为91℃。结论:优化得到的熟地黄多糖提取工艺,操作简单,合理可行,且预测性良好。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39-1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药理

  • 人参皂苷CK对Aβ致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李雪婷;孟莹;魏琳;王冰梅;姜爽;张驰;宋伍;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CK对Aβ致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侧脑室注射Aβ复制阿尔茨海默小鼠模型,连续给予人参皂苷CK,检测小鼠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的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SOD、MDA、CAT、GSH水平及炎症因子IL-1、 IFN-γ、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LRP3和cleared 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人参皂苷CK能显著延长跳台潜伏期和减少触电次数,中、高剂量人参皂苷CK能显著降低Morris水迷宫第5天的跳台潜伏期,显著增加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升高海马SOD、CAT、GSH、IFN-γ水平,并显著降低海马MDA、TNF-α水平及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结论:人参皂苷CK能改善阿尔茨海默小鼠的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的行为学表现,并可显著降低海马内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和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42-1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山柰酚调控Akt/Bcl-2/Caspase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发生凋亡

    王娟娟;王苏美;吴万垠;唐青;盛鸿昊;邓时贵;

    目的:明确山柰酚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具体生物学作用,并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NSCLC细胞株H1299和A549为研究对象,MTT法观察山柰酚对其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山柰酚对NSCLC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山柰酚处理后,肺癌细胞中Caspase、 Bcl-2家族、Akt通路及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山柰酚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NSCLC细胞活力;山柰酚诱导NSCLC发生细胞凋亡;山柰酚呈浓度依赖性促进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及Caspase-7蛋白裂解,抑制Bcl-2蛋白表达,提高Bax、Bad蛋白表达;并抑制Akt的磷酸化。结论:山柰酚通过Akt/Bcl-2/Caspase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细胞凋亡。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46-1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马勃栓剂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张健美;张丹参;景永帅;

    目的:观察马勃栓剂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选取8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空白栓剂组、柳氮磺胺吡啶栓剂组及马勃栓剂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组采用噁唑酮联合三硝基苯磺酸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结束后给予栓剂治疗,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黏膜损伤指数、脾脏指数;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并评分、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TNF-α表达;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栓剂组和马勃栓剂各剂量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黏膜损伤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脏指数、结肠组织匀浆MPO含量、结肠组织和血清中IL-6含量及结肠组织TNF-α、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肠组织和血清中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马勃栓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组织和血清炎性细胞水平及抑制结肠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51-1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蒙古黄芪总黄酮对ADHD模型大鼠前额叶BDNF和TrkB的影响

    蔚立涛;赵秉宏;周劭华;高磊;赵宇航;关明杰;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总黄酮对ADHD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和前额叶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蒙古黄芪总黄酮对ADHD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清洁级4周龄雄性SHR 40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模型组、蒙古黄芪总黄酮组、静灵口服液组、盐酸哌醋甲酯组4组,以10只Wiste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开场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和纹状体中TrkB、BDN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开场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蒙古黄芪总黄酮组活动轨迹清晰,主要在边缘分布,中心和角落停留时间短,站立、理毛、粪便数显著减少(P<0.05);水迷宫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蒙古黄芪总黄酮组穿越目标象限平台次数、穿越象限数、停留时间和游程比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蒙古黄芪总黄酮组前额叶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蒙古黄芪总黄酮对ADHD大鼠多动、冲动症状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前额叶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57-1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芪黄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姚欣卉;李凤金;白茹;肖洪彬;牛雯颖;

    目的:研究临床经验方芪黄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作用及对脂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该药的合理开发、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ICR小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小鼠腹腔注射剂量为50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连续注射5 d,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于第一次注射算起的第7天,测定造模小鼠空腹血糖,以空腹血糖大于11.1 mmol/L作为造模成功的标准。造模成功的50只小鼠按照血糖和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0.2 g/kg)阳性对照组及芪黄消渴丸高(4 g/kg)、中(2 g/kg)、低(1 g/kg)剂量组。给药2 w,灌胃1次/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毛发、尿量、精神状态并称量质量,于第14天取材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肝糖原、三酰苷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取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芪黄消渴丸能使2型糖尿病小鼠精神状态和多尿现象好转,维持体质量恒定;能显著降低FBG、TG、TC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INS、HDL-C、肝糖原含量肝组织SOD活性(P<0.05或P<0.01),并能修复胰腺组织损伤。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芪黄消渴丸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27.55 g/kg,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128.6倍,且给药期间小鼠的活动及饮食情况正常、毛发有光泽、无一例死亡。结论:芪黄消渴丸可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一般症状,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INS和肝糖原含量、改善脂代谢紊乱、提高抗氧化能力、修复胰腺损伤有关。芪黄消渴丸急性毒性实验给药量远高于临床用量,实验动物无死亡、无异常行为,说明芪黄消渴丸临床用药安全。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61-1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槲皮素对肝硬化大鼠TLR4/CXCL9/PREX-2通路及肝功能的影响

    许壮强;张文良;吴文豪;吴飞;符书山;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Toll样受体4(TLR4)/趋化因子9(CXCL9)/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依赖的Rac交换因子2(PREX-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0.0525 g/kg)阳性对照组及槲皮素低(40 mg/kg)、中(60 mg/kg)、高(80 m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四氯化碳联合乙醇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1次/d,连续4 w。末次灌胃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组织中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ol-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LR4、CXCL9、PREX-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严重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典型的假小叶,血清IL-6、IL-1β、TNF-α、ALT、AST、TBIL及肝脏组织HA、LN、PCⅢ、Col-Ⅳ水平和TLR4、CXCL9、PREX-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血清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基本完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假小叶,血清IL-6、IL-1β、TNF-α、ALT、AST、TBIL及肝脏组织HA、LN、PCⅢ、Col-Ⅳ水平和TLR4、CXCL9、PREX-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清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槲皮素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CXCL9/PREX-2通路减轻肝硬化大鼠炎症反应,缓解肝硬化进程,保护肝功能。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66-1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丹酚酸B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胸主动脉瘤的机制研究

    陈路;胡何节;方征东;王晓天;孙小杰;葛新宝;程灿;

    目的:探讨丹酚酸B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胸主动脉瘤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成年Wistar大鼠随54只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每组18只。模型组与丹酚酸B组给予含3-氨基丙腈(BAPN)的饮水,剂量为1 g/(kg·d),持续4 w,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持续4 w。丹酚酸B组隔天腹腔注射丹酚酸B溶液20 m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隔天腹腔注射相应体积5%DMSO溶液。28 d时断头取血,收集胸主动脉标本,并计算大鼠发病率及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大鼠外周血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A、IgG、IgM水平。采用HE染色及地衣红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管径和弹力板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胸主动脉MMP-2、MMP-9表达。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各组胸主动脉JAK2、p-JAK2、STAT3、p-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28 d时,丹酚酸B组发病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HE及地衣红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弹力板结构完整,胸主动脉无扩张,而丹酚酸B组胸主动脉扩张明显减弱,弹力板结构完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主动脉MMP-2、MMP-9表达明显增加,血清MDA、ROS、IL-1β、IL-6、IL-8、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8~+及胸主动脉JAK2、p-JAK2、STAT3、p-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显著升高,SOD、CD4~+、CD4~+/CD8~+、IgA、IgG、IgM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酚酸B可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胸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并能改善免疫功能、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71-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雷公藤内酯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炎症免疫的影响

    汤艳华;刘玲;刘炬;江敏;于乐;

    目的:探究雷公藤内酯醇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炎症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雌性MRL/lpr小鼠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内酯醇组、生理盐水组,以MRL/MPJ雌性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21 d之后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抗dsDNA、补体(C3、C4)、炎症因子(IL-6、TNF-α、IFN-γ、IL-10)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JAK1、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AK1、p-JAK1、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UN、Cr、抗dsDNA、IL-6、TNF-α、IFN-γ、IL-10水平显著升高,补体C3、补体C4水平及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显著降低,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JAK1、p-JAK1、STAT3、p-STAT3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醇处理能降低BUN、Cr、抗dsDNA、IL-6、TNF-α、IFN-γ、IL-10水平,升高补体C3、C4水平及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降低肾组织JAK、p-JAK1、STAT3、p-STAT3表达(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炎症免疫反应。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76-1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临床用药

  • 熄风解毒通络饮对高血压患者血管重塑及微炎症状态的干预作用研究

    张南龙;江丹娜;

    目的:观察熄风解毒通络饮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管重塑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宁波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79)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n=78)在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解毒通络饮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舒张压(24h DBP)及血压变异率(SBPV、DBPV),测定踝肱指数(ABI)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厚度(PWT)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SBPV、DBPV、IMT、LVDd、IVSTd、PWT、LVMI、baPWV及血清CRP、TNF-α、IL-6、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B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解毒通络饮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能降低BPV,抑制血管重塑及微炎症状态。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81-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化浊解毒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周健;曹刚;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浊毒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CAG浊毒证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汤+胶体果胶铋联合用药及胶体果胶铋单药治疗,疗程3个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西医临床疗效、Hp根除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表皮生长因子(EGF)、胃泌素-17(G-17)、内皮素-1(ET-1)及Th1/Th2免疫平衡[(白细胞介素(IL)-4和γ干扰素(IFN-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西医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分别为95.65%、93.48%、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78.26%、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胃脘疼痛、胃脘胀闷、烧心反酸、口苦口干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PGⅠ、G-17、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EGF、ET-1、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均未见肝肾损伤,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对于CAG浊毒证患者,加用化浊解毒汤治疗效果满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Th1/Th2免疫平衡及PG分泌、下调血清EGF与ET-1水平有关。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86-1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曹霞;李娟;贾六金;

    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晋中市中医院儿科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因子、免疫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肺部感染评分的变化,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hs-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肺部感染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肺啰音、喘息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用于小儿细菌性肺炎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90-1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考证

  • 散剂应用源流考

    翟惠奇;蒋亚联;陈炜璇;于洋;

    散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与病证、治法及疗效密切相关,包括吞散剂和煮散剂。散剂遥出东汉,自汉至清,散剂呈现兴起、发展、兴盛、衰落的变化局面,鼎盛于宋,而衰落于明清,煮散剂宋时随吞散剂发展一齐到达顶峰,而衰落速于吞散剂。散剂应用与疾病特点息息相关,是基于具体病情而选用与之相适应制剂。治法上,散剂汗、消二法贯穿历代,主治水液代谢异常与慢性疾病。吞散剂以消法为主,主治水湿停聚与气滞类疾病;煮散剂以汗法贯穿,主治病症广泛。散剂药物整体而言具有发展性,吞散剂与煮散剂之间有别,即吞散中含有不适宜煎煮之药物;在药性上从汉至清则呈现从偏于温热到偏于寒凉的转变。于散剂发展而言,基于破壁饮片于超微粉技术下的新型散剂是其方向。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94-1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地龙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对创伤修复效应的研究进展

    王东;唐志书;李倩;王雪静;李虎刚;

    地龙为一种传统中药。现代研究发现,地龙提取物具有抗菌消炎、促进创伤修复的功效。该综述针对已经报道的地龙体内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总结,并回顾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及地龙提取物在抑菌、皮肤损伤修复和神经修复方面的功效,为深入解析地龙中活性成分与作用机理及开发相关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2021年08期 v.44;No.450 1997-2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 ]
  • 百部杀虫作用研究进展

    朱文涛;王红兰;连艳;杨萍;蒋舜媛;周毅;杜玖珍;

    百部作为常用杀虫药物,其应用范围已从临床扩展至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等领域,对其杀虫作用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综述了百部杀虫活性成分、杀虫作用方式、杀虫机理及杀虫应用四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展望了百部杀虫作用的开发利用前景。

    2021年08期 v.44;No.450 2002-2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侯振丽;胡爱林;石旭柳;马晶军;闫建昆;

    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为木兰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八角茴香的果实为传统中药,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研究表明八角茴香不同部位(根、叶、果实)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苯丙素类、黄酮类、酚酸类、倍半萜内酯类等化合物。其药理作用广泛,涉及杀虫、抗菌、消炎止痛、抗疲劳、抗焦虑、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营养活性等作用。该文对近年来八角茴香的化学物质及其药理作用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8期 v.44;No.450 2008-2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3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有毒中药减毒方法探究

    黄弈涵;朱姝;李俊圻;宋晓彤;张静;

    有毒中药的减毒增效研究是当今临床中药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正确的掌握减毒方法能够降低有毒中药使用的不良反应,确保有毒中药在临床上得到合理、安全、有效的运用。该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有毒中药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近年来有毒中药减毒方法的研究现状。从炮制减毒、配伍减毒、煎服减毒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揭示了有毒中药减毒的方法和机制,以期为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021年08期 v.44;No.450 2018-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1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中药材》杂志征稿简约

    <正>1征稿内容1.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

    2021年08期 v.44;No.45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