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专论

  • 关于构建中药材和饮片贮藏养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郭东晓;许丽丽;崔伟亮;焦阳;周广涛;梅桂雪;林永强;

    中药材和饮片的贮藏养护是保证中药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调研发现,中药材和饮片的贮藏养护在仓库技术管理、人员技术、人为重视因素、质量控制水平、监管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质量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加强贮藏养护技术的研究,制定科学的贮藏养护方法,提出了提升仓储物流管理水平、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结合现代养护技术手段进行分类储存与养护、推进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评价、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等措施,并建议探索构建以产业规划、市场管理、中药监管、法规标准体系、多部门联合执法等措施为内容的中药贮藏养护质量管理体系,以期有效提升中药材和饮片贮藏养护的总体水平,确保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23-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栽培与饲养

  • 恩施州药用大黄黑粉病鉴定及病区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唐涛;王帆帆;郭杰;段媛媛;郭晓亮;游景茂;

    目的:鉴定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黑粉病病原菌,分析比较染病和健康药用大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并经形态学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致病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感染黑粉病和健康药用大黄植株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结果:恩施州药用大黄产区黑粉病感染十分严重,田间感染率在80%左右,严重地块死亡率30%左右;经鉴定其致病菌为Thecaphora schwarzmaniana。染病药用大黄植株内生真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Simpson、Chao1、ACE、Shannon均显著下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低于健康药用大黄植株内生真菌群落。健康药用大黄植株内生真菌优势菌属为10.75%Naganishia、9.33%小双胞腔菌属(Didymella)、9.14%曲霉属(Aspergillus)、7.72%链格孢属(Alternaria)、4.66%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3.09%枝孢霉属(Cladosporium)、2.73%Cutaneotrichosporon;染病药用大黄植株内生真菌优势菌属为45.75%楔孢黑粉菌属(Thecaphora)、38.23%赤霉菌属(Gibberella)、6.74%链格孢属(Alternaria)、2.27%镰孢霉属(Fusarium)、1.78%小双胞腔菌属(Didymella)、1.16%Vishniacozyma。结论:该结果对于识别药用大黄黑粉病及进一步研究黑粉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28-2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球孢白僵菌对家蚕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和僵蚕质量评价

    孙佩;童文;曾华兰;华丽霞;何炼;龙燕梅;卿玲杉;

    目的:为四川人工僵蚕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球孢白僵菌(BJ-MJ)对家蚕的毒力分析;分别测定不同死亡时间人工僵蚕样品、不同条重分组的自然僵蚕样品、桑叶、蚕砂的质量指标。结果:毒力测定表明BJ-MJ菌接种家蚕适宜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5~10~6个/mL。人工僵蚕与自然僵蚕的芦丁和白僵菌素含量接近。人工僵蚕浸出物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自然僵蚕除“吐丝缩短蚕体”浸出物含量低于20.0%,其余分组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人工僵蚕死亡时间早的(接种后4-6 d)样品总灰分高于7.0%,上蔟至吐丝阶段死亡的人工僵蚕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自然僵蚕中条重“0.40~0.49 g”(死亡时间早)的样品总灰分高于8.0%,蚕体完整硬实的自然僵蚕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桑叶总灰分含量高于9.0%,浸出物含量高于20%;蚕砂总灰分含量高于15.0%,浸出物含量10%左右;僵蚕体内的桑叶(或蚕砂)占比多总灰分含量高、僵蚕体内的桑叶占比多浸出物含量高。结论:人工僵蚕接种后死亡时间在第7天至吐丝阶段样品,丝腺发达,浸出物、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白僵菌素含量高,是人工生产僵蚕适宜的死亡时间。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34-2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越南槐内生细菌B29缓解宿主干旱胁迫的作用及生理响应研究

    陈建桦;曹科鑫;张凤媛;韦小兰;黄荣韶;李良波;

    目的:探索内生促生细菌B29缓解宿主越南槐干旱胁迫的作用及其生理响应。方法:对B29进行分子鉴定并测定菌株促生特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接种B29在干旱胁迫下对越南槐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其生理生化响应。结果: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29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并具有产IAA等多种促生特性;盆栽试验表明干旱胁迫下接种B29对越南槐的促生效果显著,株高和根面积分别比未接种处理提高了49.51%和26.84%;在干旱胁迫下,与未接种内生菌处理相比,接种内生菌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以及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接种内生细菌B29有利于促进越南槐生长发育,并具有缓解干旱胁迫的效应。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40-2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红腺忍冬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谭木秀;莫乔程;刘凤鸣;潘晓思;林绍洁;师凤华;

    目的:对已建立的红腺忍冬转化体系进行优化。方法:用无菌种子苗作为遗传转化的试验材料,在农杆菌侵染条件下,研究叶片、叶柄、无芽茎段和带芽茎段4个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头孢霉素浓度下叶片外植体芽诱导的表现;在最佳头孢霉素浓度下对这4种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实验,以估算各自的转化效率,进一步确定最适的转化材料。结果:在这4种外植体中,叶片和带芽茎段的芽诱导率最高,出芽数最多;头孢霉素能够抑制外植体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当其在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浓度为30 mg/L时,叶片外植体出芽率最高,出芽数最多;PCR阳性株鉴定表明,此体系的叶片、无芽茎段、叶柄和带芽茎段的转化率依次为8.56%、5.97%、4.53%和3.09%。结论:最适宜的抑菌抗生素头孢霉素的浓度是30 mg/L,叶片是红腺忍冬遗传转化的最适宜外植体。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45-2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草珊瑚白绢病的病原鉴定及其杀菌剂筛选

    雷玲;聂小英;肖深根;胡庆一;张钟;易图永;

    目的:为明确草珊瑚白绢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防控药剂。方法: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和柯赫氏法则,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草珊瑚白绢病的病原菌是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无性态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6种杀菌剂中,27%噻呋·戊唑醇SC对草珊瑚白绢病菌的毒力最强,EC_(50)为0.0452 mg/L;其次为240 g/L噻呋酰胺SC、20%氟酰胺WP和60%氟胺·嘧菌酯WG,EC_(50)分别为0.0501 mg/L、0.0586 mg/L、0.0632 mg/L。结论:草珊瑚白绢病的病原菌是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可以用27%噻呋·戊唑醇SC、240 g/L噻呋酰胺SC、20%氟酰胺WP和60%氟胺·嘧菌酯WG等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明确其防治作用。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51-2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资源与鉴别

  • 哈尔滨市呼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晏宇;李娜;魏明钰;孙海峰;

    目的:通过对哈尔滨市呼兰区中药资源的调查,明确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等信息,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制订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调查走访、样地实地调查、样线调查及标本采集,并参考相关文献,对该地区中药资源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该地区共完成样地38个,样方套190个,样方1 140个。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共有56科,148属,216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22种,栽培药用植物3种。此次普查发现,菊科是呼兰区野生植物中的优势科,共有55种,占比25.5%。该区域的野生植物中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有41科191种,且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116种。同时还拥有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14种。结论:呼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其生存条件受到多方面的威胁。该研究除了提供科学调查的数据资料外,对今后呼兰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提出了建议。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55-2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玄参内生真菌菌群结构与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含量的相关性

    沈湛云;朱波;陆洁淼;吴威;秦路平;

    目的:研究并确定玄参内生真菌菌群结构与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含量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6个产地(浙江磐安、四川达州、湖北武穴、湖南邵东、安徽亳州和陕西安康)玄参根部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计算已分离的6个产地玄参内生真菌的相对频率(RF)。分析玄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S)和哈巴苷、哈巴俄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个产地玄参所含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之和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其中浙江磐安玄参的含量最高,为0.7791%。玄参哈巴苷含量与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H′)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玄参哈巴俄苷含量与内生真菌多物种丰富度(S)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法显示优势菌D3 Diaporthe sojae与玄参哈巴苷的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优势菌D68 Alternaria sp.1与玄参哈巴俄苷的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D3 Diaporthe sojae可能与玄参哈巴苷的积累有关,D68 Alternaria sp.1可能与玄参哈巴俄苷的积累有关。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59-2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东紫苏IDI和GP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时空表达差异分析

    唐仁华;耿秀文;钟宜伶;普春霞;

    目的:挖掘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 Vaniot转录组数据,克隆获得3条候选基因全长,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时空表达差异分析,为东紫苏挥发油中单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基于前期转录组结果,获得3条IDI和GP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运用ProtParam、SignalP 3.0等软件对基因功能做出预测。通过GC-MS检测同质园栽培后18个东紫苏个体在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部位间的挥发油成分差异,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3条基因在上述样品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挥发油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克隆获得EbIDI、EbGPS、EbGPS.SSU,生物信息学预测均为非分泌型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34.25、46.50、32.63 kDa,等电点为5.76、6.11、6.23,且3条基因与同科植物高度同源。东紫苏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单萜55.819%~95.939%,倍半萜0.255%~31.518%。3条基因在7月的表达量最高,EbIDI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bGPS和EbGPS.SSU;叶片中的表达量常高于花序,并与单萜含量和倍半萜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东紫苏挥发油中单萜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寻找到新的切入点,也为东紫苏优质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63-2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悬钩子木品种整理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良良;勤勤;布日额;陈香梅;

    目的:针对蒙医和藏医所用的悬钩子木品种繁多、相互混用的现象,对其基原植物进行梳理,建立悬钩子木及其混伪品的有效鉴定方法。方法:通过资源调查和经典医籍的分析,对悬钩子木的品种进行整理;采用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20个悬钩子木样本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利用MEGA7.0软件计算悬钩子木与10个悬钩子木混伪品的ITS2序列种间、种内的K2P距离,构建其NJ系统发育树。结果:蒙藏医药中所用悬钩子木药材基原植物涉及6科7属19种,悬钩子木20个样本ITS2序列与同科属常见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0.016)大于种内最大K2P距离(0.014),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悬钩子木聚为一支,能较好地与混伪品区分。结论:蒙医和藏医所用的悬钩子木基原植物不同,蒙医所用悬钩子木为蔷薇科库页悬钩子Rubus sachalinensis Lévl.的干燥茎,而藏医所用的悬钩子木则为蔷薇科紫色悬钩子Rubus irritans Focke和秀丽莓Rubus amabilis Focke的干燥茎。ITS2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用于悬钩子木及其混伪品的鉴定。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69-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三种西北产柴胡的性状和显微鉴别

    张宏伟;郑双佳;晁志;

    目的:分别对西北产柴胡三辐柴胡Bupleurum triradiatum Adams ex Hoffm.、簇生柴胡Bupleurum condensatum Shan et Y.Li、天山柴胡Bupleurum thianschanicum Freyn的干燥根进行鉴别分析,为其物种真实性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和描述药用部位根的性状特征;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比较3种柴胡根的显微组织结构,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法制片,观察和比较粉末显微特征。结果:3种柴胡根的结构符合伞形科植物的共同特征;主要区别点在于三者药材外观性状特征的不同及根的横切面显微结构中木栓层的厚度、韧皮部油管的多少、大小、木纤维的多少以及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及裂隙等。结论:3种柴胡干燥根的生药性状和横切面的显微特征可作为其主要鉴别特征和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而粉末特征的鉴别意义不大,不予推荐。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74-2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加工炮制与养护

  • 罂粟壳与蜜罂粟壳水煎液中5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对比研究

    张明童;刘东升;李冬华;宋平顺;张平;马潇;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罂粟壳和蜜罂粟壳中5个生物碱类成分(可待因、吗啡、罂粟碱、蒂巴因和那可丁)的含量,并对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资生堂CAPCELL PAK 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含0.1%甲酸的0.02 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建立的5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罂粟壳与蜜罂粟壳中的可待因和罂粟碱含量差异显著,水煎后2种饮片中的5个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且水煎后5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明显降低,蒂巴因的转移率最高,分别为46.6%、61.4%,那可丁的转移率最低,分别为12.9%、13.7%。结论:罂粟壳在蜜制后5个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升高,但水煎后含量降低。药典中以吗啡的绝对含量制定限量有待进一步完善。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79-2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潜在肝毒性成分分析的补骨脂炮制减毒机制

    李卓柯;孙婷婷;刘洋;李晔;狄志彪;刘峰;张红;

    目的:以补骨脂中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苷、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5个潜在肝毒性成分为评价指标,对雷公炮制法等4种补骨脂炮制样品及其动态过程中成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_(18)(250 mm×4.6 mm, 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6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测定补骨脂不同炮制品及雷公炮制法各环节样品中5个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品中5个潜在肝毒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以雷公炮制法对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酚的含量影响最为明显,并发现提高雷公炮制法中酒的浓度,可进一步加速补骨脂酚的分解;水处理主要促进苷类成分降解。结论:该研究表明雷公炮炙法是降低补骨脂的潜在肝毒性成分含量的有效方法,可为补骨脂药材炮制减毒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85-2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化学成分

  • 洋金花果皮正丁醇层化学成分研究

    刘艳;张振朋;周永强;匡海学;杨炳友;

    目的:研究洋金花果皮正丁醇层的化学成分。方法:以70%乙醇提取洋金花果皮,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对其正丁醇层进行分离纯化,运用HR-ESI-MS和NMR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洋金花果皮的正丁醇层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uerol-B2-O-β-glucopyranoside(1)、大豆苷(2)、pueraria glycoside(PG)-1(3)、葛根素(4)、daidzein-4′,7-diglucoside(5)、6″-O-α-D-apiofranosylpuerarin(6)、pueraria glycolside(PG)-3(7)、(S)-methyl 2-amino-2-phenylacetate(8)、(1S,3S)-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9)、1H-pyrido[3,4-b]indol-1-one, 2,3,4,9-tetrahydro-7-hydroxy(10)、(Z)-3-hexenyl-O-α-arabin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11)、phenethyl alcohol-8-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2)、phenylmethyl-7-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3)。结论:其中,化合物8、9、10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得到化合物1的单晶X射线晶体结构数据,化合物10、13表现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89-2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连翘化学成分研究

    张旭;邵思远;冯子明;姜建双;杨桠楠;张培成;

    目的:研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解析结构。结果:从连翘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2-(3,4-二羟基苯基)-2-乙氧基乙酸甲酯(1)、4-羟基苯乙酸(2)、酪醇(3)、松柏苷(4)、甲基松柏苷(5)、3,4′-dihydroxy-propiophenone-3-β-D-glucopyranoside(6)、β-hydroxypropiovanillone-3-O-β-D-glucopyranoside(7)、N-(1′-D-去氧木糖醇基)-6,7-二甲基-1,4-二氢-2,3-喹喔啉二酮(8)、forsythenside H(9)、萹蓄苷(10)、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11)、(-)-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2)、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通过比较比旋光度的方法确定了其绝对构型。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95-2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蜈蚣兰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高丽;张丹丹;黄显章;周彪;李超;丁生晨;

    目的:研究蜈蚣兰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 Gara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制备HPLC等多种方法对蜈蚣兰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蜈蚣兰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2-甲氧基-5,6-二甲基苯甲酸(1)、香草酸(2)、原儿茶酸(3)、对羟基苯甲酸(4)、天麻素(5)、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6)、丁香苷(7)、二氢丁香苷(8)、胸腺嘧啶核苷(9)、烟酸(10)、尿嘧啶苷(11)、D-半乳糖醇(12)、甲基-β-D-吡喃木糖苷(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隔距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0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壮药毛果鱼藤化学成分研究

    杨立芳;高彩密;夏雨弘;张奇;姜明国;覃雪梅;闫新伟;

    目的:对壮药毛果鱼藤Derris eriocarpa How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ODS柱色谱等方法对毛果鱼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毛果鱼藤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甲氧基-4′-异丙基反式二苯乙烯(1)、2′-deoxyisoauriculatin(2)、flemichapparin B(3)、1-[6-羟基-2-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5″,6″∶3,4)]-2-(4′-甲氧基苯基)-1,2-乙二酮(4)、1-[6-羟基-2-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5″,6″∶3,4)]-2-(3′,4′-亚甲二氧基苯基)-1,2-乙二酮(5)、dimethylalpinum isoflavone(6)、4-羟基-3-[4′-O-(3,3-二甲基烯丙基)苯基]-5-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5″,6″∶6,7)-香豆素(7)、derrubone(8)、甘草宁G(9)、derrusnin(10)、木豆素(11)、6a-dihydroxy-9-methoxypterocarpan(12)。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的结果显示,化合物8抑制Hela细胞的IC_(50 )为10.62μmol/L,化合物9抑制HepG_2细胞的IC_(50 )为56.90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2~6和9为首次从毛果鱼藤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和12为首次从鱼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化合物9具有较弱的抗肿瘤活性。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04-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齿叶蓼的化学成分研究

    佘亮;刘艺;潘俊;崔秀明;曲媛;

    目的:研究齿叶蓼Fallopia denticulata(Huang)A.J.Li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等方法对齿叶蓼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齿叶蓼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ergosta-6,22-diene-3,5,8-triol(2)、水杨酸(3)、没食子酸(4)、epigallocatechin-3-O-(3,5-O-dimethyl)gallate(5)、儿茶素(6)、N-顺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7)、N-反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8)、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0)、大麻酰胺D(11)、大麻酰胺F(12)。结论:其中,化合物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10-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三臣丸中的入血成分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玲玲;张慧文;刘宏;何春龙;王焕芸;

    目的:在鉴别三臣丸原型入血成分的基础上,结合A549细胞血清药理实验,利用灰色关联度软件分析评价三臣丸入血成分中可能的药效成分。方法:大鼠给药后采集5个不同时间点的血浆,采用HPLC-MS/MS定性分析血浆中部分三臣丸成分,以A549细胞的存活率及细胞内ROS的含量评价三臣丸含药血清的药理功效,灰色关联度软件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大鼠含药血浆中共鉴定了30种原型入血成分,含药血清进行了血清药理实验;含药血清具有抑制A549细胞增殖及参与A549细胞凋亡的药理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其中胆酸、猪去氧胆酸、山柰酚、山柰酚-3-O-芸香糖苷、红花黄色素A、甘西鼠尾草酸A和牛磺胆酸与A549细胞的药理作用相关性较强。结论:胆酸、猪去氧胆酸、山柰酚、山柰酚-3-O-芸香糖苷、红花黄色素A、甘西鼠尾草酸A和牛磺胆酸可能是三臣丸含药血浆中的药效成分,该研究为三臣丸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14-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质量分析

  • 不同采收期无籽刺梨外观性状与果汁质量的分析研究

    成忠均;王彩云;李恒谦;王永;周茂嫦;阮培均;葛发欢;张翔宇;

    目的:收集不同采收期的无籽刺梨果实,统计果实的果肉厚度、大小等外观性状与果汁中Vc、总黄酮、多糖及氨基酸成分的变化,综合评价无籽刺梨果实的质量。方法:通过游标卡尺等测量仪器检测果实的外观性状及HPLC、UV检测果汁的成分。结果:果实的横径、纵径、果肉厚度、百果重、榨汁率都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榨汁率在JCL-4时期达到最大值;无籽刺梨果汁中维生素Vc、总黄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JCL-4期含量最高,而多糖含量则持续上升;果汁中检测的17种氨基酸的总含量平均值为36.71~44.82 mg/mL;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14.19~16.95 mg/mL,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61%~38.63%,占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60.27%~63.01%,均符合FAO/WHO推荐的氨基酸最佳配比标准。结论:综合外观性状和果汁成分分析,无籽刺梨果实在JCL-4期果实质量和营养价值总体度最高。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21-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UHP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7个成分的含量

    张闯;彭小园;刘兴超;周伟伟;郭亚净;杨洪霞;李爱英;

    目的:建立UHP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芒果苷、异荭草素、去甲当药醇苷、异牡荆素、当药醇苷、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雏菊叶龙胆酮7个成分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GIST C_(18)(100 mm×2.1 mm, 2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负离子监测。结果:上述7个成分之间分离度良好,且分别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6%~102.74%,RSD<2.50%,方法重复性、仪器精密度和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均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尖叶假龙胆中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尖叶假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27-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中华苦荬菜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HPLC-IT-TOF-MS联用分析

    孙仟;汪冰;许丽丽;孙沛霖;张雪;张德馨;林永强;

    目的:建立中华苦荬菜的HPLC指纹图谱,对其一致性及差异性进行评价,并通过HPLC-IT-TOF-MS技术对中华苦荬菜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0批中华苦荬菜药材及14批中华苦荬菜饮片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主要差异成分。采用HPLC-IT-TOF-MS法对中华苦荬菜进行成分鉴定。结果:10批中华苦荬菜药材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991~1.000,14批中华苦荬菜饮片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908~0.958,指纹图谱共有峰均有15个,通过对照品比对及质谱鉴定指认了9成分。引起中华苦荬菜药材及饮片间差异的主要成分为木犀草素-7-O-6″-丙二酰葡萄糖苷及1种未知成分,不同购买地饮片间差异的主要成分为咖啡酸及芹菜素-7-O-葡萄糖苷。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可靠、重复性好,可以为中华苦荬菜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为中华苦荬菜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32-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木瓜鉴别研究

    张靖年;毕晓黎;李养学;李素梅;陈昭;肖观林;

    目的:建立木瓜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区分宣木瓜、皱皮木瓜、光皮木瓜。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建立15批木瓜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和4批光皮木瓜的色谱图,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对19批样品进行鉴别、分类。结果: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可大致区分木瓜与光皮木瓜,但存在一定偏差;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将19批样品明确地区分为宣木瓜、皱皮木瓜和光皮木瓜,并筛选出5个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可为木瓜的道地性和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37-2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筛选管花肉苁蓉的Q-marker及其含量测定

    郭永福;张莉;金彩丽;杨树声;毛小文;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管花肉苁蓉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筛选质量差异标志物,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30批管花肉苁蓉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不同产地管花肉苁蓉的质量差异标志物,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建立的30批管花肉苁蓉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4个共有峰;建立的OPLS-DA模型筛选出了不同产地管花肉苁蓉的9个质量差异标志物,并测定了其含量。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及Q-marker同时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仪器精密度及方法重复性良好,可为管花肉苁蓉的综合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42-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多花黄精‘丽精1号’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分析

    陈祖海;曾岳明;李永和;刘跃钧;

    目的:探究多花黄精新品种‘丽精1号’新鲜根茎中氨基酸营养价值。方法:通过显著性和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海拔(400~1 100 m)、不同郁闭度(0~0.7)下多花黄精‘丽精1号’3年生新鲜根茎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并利用氨基酸评分(AAS)、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进行营养评价。结果:多花黄精‘丽精1号’3年生新鲜根茎含有7个必需氨基酸、8个非必需氨基酸,不同基地必需氨基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总氨基酸(TAA)、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海拔是影响氨基酸的主要因子,选择400~800 m区域种植,更有利于多花黄精‘丽精1号’新鲜根茎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提高;必需氨基酸总相对含量平均值为292.99 mg/g,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平均值为59.51,且各基地间SRC值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基地样品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且稳定。结论:多花黄精新品种‘丽精1号’新鲜根茎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丰富、稳定,但蛋氨酸含量较低,该研究可为多花黄精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47-2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一测多评法测定金莲花中5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蔡红业;韩东亭;杨小冬;张宝徽;郑国华;詹志来;胡俊杰;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金莲花中荭草苷、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牡荆苷、槲皮素、香叶木素5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10μL。以荭草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与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牡荆苷、槲皮素、香叶木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金莲花中5个成分的含量,同时与外标法含量测定结果对比,验证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一测多评法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一测多评法计算得到的金莲花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得值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金莲花的质量评价。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51-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制剂与工艺

  •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半合成原人参三醇的工艺

    陈小玲;司函瑞;李乐;付东兴;刘俊彤;刘金平;李平亚;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选原人参三醇(protopanaxatriol, PPT)的半合成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PPT的转化率为指标,考察碱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料液比4个因素对人参三醇组皂苷碱水解制备PPT的影响,结合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佳的半合成工艺。结果:响应面优化结果发现以人参三醇组皂苷水解制备PPT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g/mL),碱度35%,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1 h。结论:经验证该工艺合理、稳定,PPT的转化率达11.05%,为PPT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56-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可视化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制备及初步评价

    孙景鑫;崔云秋;金哲浩;金光玉;全姬善;

    目的:制备并评价负载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的人参皂苷Rg_3脂质体(SPION-G-Rg_3-LP)。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PION-G-Rg_3-LP,HPLC测定G-Rg_3含量,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筛选SPION水化液pH值和G-Rg_3加入量;通过粒径、Zeta电位、透射电镜、体外释放、MTT实验、普鲁士蓝染色实验对SPION-G-Rg_3-LP进行初步评价。结果:确定SPION水化液pH值为6,G-Rg_3的加入量为3.75 mg,此时SPION-G-Rg_3-LP的平均粒径为(125.33±1.29)nm,Zeta电位为(-7.42±1.77)mV;SPION-G-Rg_3-LP具有一定缓释作用,72 h的累积释放度为83.54%;在HepG_2和SMMC-7721细胞中,SPION-G-Rg_3-LP的IC_(50)分别为108.69μg/mL和117.761μg/mL;普鲁士蓝染色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细胞均对SPION-G-Rg_3-LP有较多摄取。结论:该实验成功制备了SPION-G-Rg_3-LP,希望能为可视化脂质体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61-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药理

  • 益气化瘀清热方通过调节SIRT1活性改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足细胞损伤

    郑贵珍;何改丽;高旭光;翟文生;李冰;倪锦玉;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清热方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及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其对SIRT1介导的自噬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造模组(n=30)。造模大鼠行单侧肾切除术,术后1 w和1个月分别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3 mg/kg。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盐酸贝那普利片(1 mg/kg)阳性对照组、益气化瘀清热方(35 g/kg)组。治疗结束后收集肾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分析podocin和synaptopodin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自噬相关蛋白(SIRT1、P62、Beclin1、LC3B)表达,电镜观察自噬体数目。体外试验以小鼠足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PAN诱导细胞损伤,考察益气化瘀清热方含药血清和SIRT1抑制剂EX527对细胞活力和自噬影响。结果:益气化瘀清热方可显著恢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小球中下调的podocin、synaptopodin,并使肾组织中SIRT1、Beclin1、LC3B的表达显著上调,而P62表达显著下调(P<0.05)。电镜检测显示模型组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增加,且在益气化瘀清热方处理后进一步增加。体外实验中,益气化瘀清热方处理显著逆转了PAN对足细胞的损伤作用,并增加了自噬体数目(P<0.05)。当加入EX527时,益气化瘀清热方的作用降低(P<0.05)。结论:益气化瘀清热方通过保护足细胞功能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介导的自噬作用有关。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66-2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基于MH7A细胞迁移、凋亡及NLRP3炎性小体探讨金铁锁总皂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何志明;程建军;钱子刚;韦迎春;崔萌;陈海丰;

    目的:探讨金铁锁总皂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增殖、迁移、凋亡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MH7A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金铁锁总皂苷(0.05、0.10、0.15μg/mL)干预后,采用Annexin V/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H7A细胞凋亡;细胞划痕法测定MH7A细胞迁移;接着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mcc950(1μmol/L)阳性对照组及金铁锁总皂苷各浓度(0.05、0.10、0.15μg/mL)组,采用MTS比色法检测MH7A细胞增殖;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q-PCR检测各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 mRNA及蛋白表达;ELISA试剂盒及q-PCR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18、IL-6炎性因子的释放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金铁锁总皂苷呈浓度依赖性显著升高MH7A细胞凋亡率(P<0.01);中、高浓度金铁锁能显著抑制MH7A细胞迁移(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金铁锁总皂苷能显著降低TNF-α导致的炎症因子IL-1β、IL-18、IL-6的释放及其mRNA表达,并能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内NLRP3、ASC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金铁锁总皂苷能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诱导其凋亡有关。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73-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补肾调冲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细胞焦亡的作用研究

    伍娟娟;邓海婷;严斯琪;汤舒荻;刘锐;

    目的:探讨补肾调冲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细胞焦亡的作用。方法:选取动情周期正常、未交配的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出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50只建立大鼠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并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片(0.1 mg/kg)组及补肾调冲汤低(8.525 g/kg)、中(17.05 g/kg)、高(34.10 g/kg)剂量组,每组各10只,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均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15 d。取各组大鼠子宫组织HE染色,显微镜下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CD68巨噬细胞数目;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Caspase-1、IL-1β、IL-18、GSDMD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调冲可使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腺体、血管均不同程度增加,组织纤维化不同程度地减少,并能减少薄型子宫大鼠子宫内膜间质CD68巨噬细胞数目及Caspase-1、IL-1β、IL-18、GSDMD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补肾调冲汤能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结构,减少薄型子宫内膜大鼠CD68巨噬细胞数目,下调细胞焦亡相关因子Caspase-1、IL-1β、IL-18、GSDMD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损伤子宫内膜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焦亡作用,促进受损子宫内膜修复和血管生成有关。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79-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加味四妙丸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及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魏瑶;吴珍;杨玉姣;谢颖;徐贵涛;李国全;胡旭光;

    目的:探究加味四妙丸对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以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灌胃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计算肝肾系数,检测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α_1-微球蛋白(α_1-MG)水平,观察HE染色后肾脏及肠道组织病理变化,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成分与α_1-MG进行对接,评估加味四妙丸的降尿酸和保护肾脏作用。结果:加味四妙丸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UA、Cr、BUN、α_1-MG水平(P<0.01),改善肾脏及肠道组织形态。分子对接显示α_1-微球蛋白与化合物Coptisine和MOL000179亲和力分别为-7.3、-6.2 kcal/mol。结论:加味四妙丸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水平。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84-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鱼腥草提取物对支原体肺炎小鼠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俊;柴琳;刘荣均;李妮;李云芬;闵晓雪;

    目的:通过建立支原体肺炎感染小鼠模型,观察支原体肺炎小鼠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究鱼腥草提取物抵抗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健康BALB/c小鼠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及鱼腥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支原体菌液滴鼻感染建立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滴加等体积生理盐水。筛选造模成功的小鼠给予灌胃治疗,并于治疗后第7、4天取肺部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TLR-2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MyD88、可溶性B7-H3(sB7-H3)、可溶程序性死亡分子-1(sPD-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NF-κB表达。结果:(1)支原体肺炎感染后,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小鼠肺指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鱼腥草提取物高剂量组与阿奇霉素组各时间点肺指数显著降低(P<0.05);(2)支原体肺炎小鼠肺组织均出现间质性炎症改变,第7天时炎症最严重,随后炎症逐渐减轻。鱼腥草提取物高剂量组与阿奇霉素组改善效果最佳;(3)支原体肺炎小鼠肺组织TLR-2 mRNA、NF-κB蛋白表达及血清MyD88、sB7-H3、sPD-1、TNF-α、IFN-γ、IL-6水平显著升高,鱼腥草提取物高剂量组与阿奇霉素组各时间段上述项指标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小鼠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肺组织出现损伤,鱼腥草提取物可抑制该通路的活化,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对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89-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 ]
  • 白毛藤乙醇提取物通过Akt-mTOR途径调节卵巢癌的增殖和糖酵解

    张晨;王洁;梁若笳;

    目的:研究白毛藤乙醇提取物通过Akt-mTOR途径调节卵巢癌的增殖和糖酵解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0、0.1、0.25、0.5、1.0、2.5、5、10μg/mL白毛藤乙醇提取物组和紫杉醇(1μmol/L)阳性对照组共9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LDH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LDH泄漏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 33258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相应试剂盒测定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PKM2、GLUT-1、LDHA、LC3Ⅰ、LC3Ⅱ、Beclin1、p62、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结果:作用24、48 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0.25、0.5、1.0、2.5、5、10μg/mL白毛藤乙醇提取物对SKOV3细胞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超过1.0μg/mL的白毛藤乙醇提取物显著增加SKOV3细胞的LDH泄漏量;0.25、0.5μg/mL白毛藤乙醇提取物组卵巢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_0/G_1期,(P<0.05或P<0.01);0.1、0.25、0.5μg/mL白毛藤乙醇提取物组卵巢癌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均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μg/mL白毛藤乙醇提取物组卵巢癌SKOV3细胞中PKM2、p62、p-mTOR/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0.25、0.5μg/mL白毛藤乙醇提取物组PKM2、GLUT-1、LDHA、p62、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Hoechst 33258实验结果显示卵巢癌细胞凋亡率随着白毛藤乙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加递增。结论:白毛藤乙醇提取物可通过抑制Akt-mTOR途径,上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LC3Ⅱ/LC3Ⅰ、Beclin1的蛋白表达,下调PKM2、GLUT-1、LDHA蛋白表达,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糖酵解代谢,从而发挥抗卵巢癌的作用。

    2021年09期 v.44;No.451 2194-2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基于TLR4/MAPKs/NF-κB信号通路探讨蠲痹汤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娄飞;周莹;蒋翠蕾;蔺楚;

    目的:观察蠲痹汤对寒湿痹阻证模型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蠲痹汤低(10 g/kg)、中(20 g/kg)、高(30 g/kg)剂量组。经左后足跖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 mL/只)持续刺激14 d,以建立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病理模型,后开始给予相应剂量的蠲痹汤,连续28 d。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IL-10水平,免疫组化分析滑膜组织中COMP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COMP、TLR4、NF-κBP65、p-NF-κBP65、P38、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蠲痹汤能显著改善RA模型大鼠的精神状态、饮食、饮水量和滑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降低足肿胀率;调节血清中IL-1β、IL-6、TNF-α、IL-10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蠲痹汤能显著调节COMP、TLR4、NF-κBP65、p-NF-κBP65、P38、p-P38蛋白的表达。结论:蠲痹汤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其机制与调节炎症和Toll样受体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0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影响

    王炫璎;裴莉昕;纪宝玉;陈随清;孙孝亚;

    目的:以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作为炎症模型,探究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对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给药浓度的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对RAW264.7存活率的影响,确定给药浓度。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0、15、7.5μg/mL山橿乙酸乙酯部位,观察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上清液NO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DA、SOD、LDH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ROS水平;RT-PCR法测定细胞中iNOS、COX-2、IL-6、IL-1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iNOS、COX-2蛋白表达。结果:山橿乙酸乙酯部位能显著降低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上清中NO、IL-6、TNF-α、MDA、LDH、ROS水平,降低iNOS、COX-2、IL-6,IL-1β mRNA及iNOS、COX-2蛋白表达。结论: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具有较好抗炎效果,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有关。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05-2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临床用药

  • “从肝论治”复方调肝养心方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观察及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

    于云红;闵存云;詹锋;杜玉;丘伟中;王昌俊;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复方调肝养心方治疗肝郁型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肝郁型失眠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分别给予口服调肝养心方及盐酸氟西汀胶囊(百优解)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的改变评估临床疗效,并进一步观察调肝养心方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及I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及ISI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门分类水平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呈降低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分类水平下,治疗后患者的活泼瘤胃球菌属、瘤胃球菌属及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拟杆菌属、栖粪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指数物种分析,活泼瘤胃球菌门、瘤胃球菌门及梭杆菌属是用药后显著下降的物种(P<0.01),拟杆菌门及栖粪杆菌属是用药后显著升高的物种(P<0.01)。结论:“从肝论治”复方调肝养心方能有效改善肝郁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对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10-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陆婷;饶艳婷;张瑾;王媛媛;张薇;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103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51例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关节压痛和肿胀数目、关节压痛程度、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炎症指标(ESR、CRP、IL-6、RF、sICAM-1)、免疫功能(IgA、IgG、IgM、C_3、C_4)、血小板活化因子(CD_(62P)、CD_(41))改变,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程度和关节肿胀指数评分降低,关节压痛和肿胀数目减少,晨僵时间缩短,ESR、CRP、IL-6、RF、sICAM-1、CD_(62P)、CD_(41)水平降低,观察组血清IgA、IgG、IgM水平显著降低,C_3、C_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与对照组(17.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能有效减轻RA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下调血小板活化因子,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14-2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从泽伟;张贤梅;施燕;孙梦琴;刘缓;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PCIV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n=56)接受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n=56)接受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TCM)评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随访3个月比较眩晕复发情况。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与低切)、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眩晕临床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TCM、DARS、DH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VA、BA、PCA的Vm均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PV、EAI及血清ET-1、Hcy、TNF-α、S100β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O、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眩晕复发率为8.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IV可提高临床疗效并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其机制与改善后循环血供及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19-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考证

  • 茯苓炮制历史沿革考证

    陈芳;吴潍;范晓良;

    茯苓是广泛使用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品种。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及中国药典与各省市炮制规范等相关文献资料,从茯苓净制、切制、炮制等历代炮制方法进行梳理,对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记载茯苓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炒法、蒸法、煮法、辅料制和药物共制等,其中蒸法、炒法沿用至今。现代茯苓的产地加工采用了“发汗”方式,并增加了新的炮制品朱茯苓,并出现了建昌帮等特色炮制茯苓方法,如贺茯苓。本文基本厘清了茯苓炮制的历史脉络,并总结整理了古今茯苓的炮制方法,为茯苓后续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炮制品的临床合理选用及药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24-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商陆的炮制研究进展

    林晗;彭东辉;李彪;王长福;匡海学;王秋红;

    商陆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至今已有1 6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具有逐水消肿、通利二便的功效。商陆生品有毒,需经炮制方可入药,古籍中记载有净制、切制、浸制、炒制、蒸制、煮制等炮制方法,现代规范收载的炮制品仅有生品、醋蒸品,醋炙品、醋煮品等。近些年对商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商陆炮制方法的研究较少,而商陆炮制减毒机制与药效成分变化的相互关系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对商陆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对商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进行总结,以期归纳目前商陆炮制研究进展,为后续商陆继续开发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依据。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32-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国内外药典记载的植物提取物研究现状与思考

    陈自强;韦春蕾;喻子薇;黄泽铖;杨苛;王战国;胡慧玲;

    植物提取物的发展一直都是各国医药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植物提取物的发展水平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出各国医药领域发展现状。该文从国内外相关国家药典,包括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韩国药典及日本药典中的植物提取物相关记载着手,从提取物数量、制备工艺、质量评价等角度对各国药典中记载的植物提取物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探寻及总结近些年来各国药典记载的植物提取物变化发展规律,为我国植物提取物的质量提升与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40-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糖尿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陈小露;张耀东;王立军;马洁;何光明;袁劲松;

    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糖尿病领域应用方面的文献,对网络药理学在防治糖尿病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靶点预测、活性成分筛选、配伍规律等以及药效的新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网络药理学在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研发应用方向以及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45-2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新进展

    朱禹;岳仁宋;

    带状疱疹是由于感染带状疱疹病毒而发作的病毒性皮肤病,该疾病并发后遗神经痛的比例相对较高,从各个方面对患者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中药治疗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效果,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多,不同用药方案通过发挥不同药效,使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该文将对此进行总结综述,以供参考。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51-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中药材》杂志2022年征订单

    <正>《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

    2021年09期 v.44;No.451 2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药材》杂志投稿须知

    <正>《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性刊物(月刊),于1978年1月创刊。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近四十年来,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和各类期刊奖。为“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2021年09期 v.44;No.451 2255-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