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欢欢;徐娇;周涛;胡正平;胥春云;肖承鸿;
目的:对川续断中川续断皂苷Ⅵ合成关键酶基因DaAACT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川续断皂苷Ⅵ合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川续断中DaAAC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DaAACT基因在川续断不同组织及低温诱导时的表达模式;构建DaAACT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并异源转化拟南芥,并分析其功能。结果:克隆得到的川续断DaAACT基因全长1 780 bp,编码40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aAACT为稳定的亲水性膜蛋白;DaAACT与唇形科糙苏PuAACT聚为一支,同源性较高;DaAACT基因在川续断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在根中表达量最高,且受低温诱导表达;过表达DaAACT基因能促进拟南芥三萜化合物合成途径中AtHMGS、AtHMGCR、AtSE等基因上调表达,激活三萜代谢路径。结论:成功克隆得到川续断DaAACT基因,DaAACT在川续断的根、低温处理样品中表达量高,过表达DaAACT拟南芥中三萜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表明DaAACT基因具有促进川续断皂苷Ⅵ合成的潜在功能。
2025年01期 v.48;No.491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斌;包杨梅;牛颖;刘华;王东清;李明;郭兰萍;
目的:以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双膜覆盖种植技术对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芩生长、生理特性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设置5个覆膜穴播处理,包括双层膜覆盖、单层白膜覆盖、单层黑膜覆盖、单层全膜覆盖、不覆膜(CK),测定黄芩药材产量、叶片光合速率、黄芩苷含量等指标。结果:不同覆膜处理均有一定作用效果,其中双层膜覆盖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土壤含水量、黄芩根粗、药材产量、叶片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黄芩苷含量分别提高83%、141%、284%、43%、125%、24%;叶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50%、33%、51%、24%、26%。结论:本研究表明双膜覆盖能促进黄芩生长、提高黄芩药材产量和质量,为该技术在干旱地区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5年01期 v.48;No.491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聪;孙小雪;杨晓燕;李玉文;逄玉娟;卞福花;李丽霞;
目的:分析北沙参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对北沙参和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连作和非连作北沙参根际土壤化学组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选择连作根际土壤比非连作根际土壤占总量比增幅明显的化合物进行单物质浇灌试验,验证其化感效应。结果:与非连作处理相比,连作北沙参根系分泌物占总量比增幅明显的化合物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4-二叔丁基苯酚、人参炔醇、甲氧补骨脂素。不同浓度的4种外源化合物对北沙参种子胚的生长及幼苗的生长整体呈现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4种外源化合物均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对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作用综合表现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剂量效应。结论:北沙参根系分泌物产生的4种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化感效应,北沙参连作障碍的发生可能与化感物质的积累密切相关。
2025年01期 v.48;No.491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5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财;孙海;王秋霞;吕柏辰;梁浩;朱家鹏;张亚玉;
目的:开展不同栽培年限和采收期对蒙古黄芪根重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为黄芪采收标准化制定及其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二年生、三年生蒙古黄芪不同采收期根鲜重、根干重、折干率进行测定,同时,采用HPLC-MS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结果:三年生黄芪单株根鲜重、根干重、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两种有效成分总量及单株两种有效成分总量均高于二年生黄芪,两个年生黄芪甲苷含量相差不大。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黄芪单株根鲜重、根干重呈现先逐渐增长,而后相对平稳的趋势,在9月30日采收的黄芪单株根干重相对较大;9月15日、9月30日采收的黄芪中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相对较高,且两种有效成分总量相对较高,三年生黄芪两种有效成分总量分别达到5.015、5.106 mg/g; 9月30日、10月15日两个采收期三年生黄芪单株两种有效成分总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103.76、96.22 mg。结论:以质量优先,兼顾产量为指导原则,本区域蒙古黄芪以种植第三年9月末到10月上中旬采收为宜。
2025年01期 v.48;No.491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淡志伟;初雷霞;杨林林;侯文川;连明月;乔璐;董诚明;
目的:明确箭叶淫羊藿叶枯病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杀菌剂及生防菌。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链格孢菌在不同培养基、营养条件、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含药平板法及平板对峙法筛选杀菌剂及生防菌,田间实验验证二者防效。结果:链格孢菌在30℃、pH 7.0、硝酸钾为氮源、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条件下生长最佳,菌丝致死温度为50℃。6种杀菌剂中50%咪鲜胺锰盐抑菌效果最好,EC_(50)值为1.943 mg/L;芽孢杆菌菌株K-1及JY6对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90.36%、83.85%。50%咪酰胺锰盐对链格孢菌病害一次施药的田间防效为48%;生防细菌K-1和JY6一次施用后的田间防效分别为26.20%和21.84%。结论:该研究明确了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田间防治中可施用50%的咪酰胺锰盐,芽孢杆菌K-1及JY6可用于开发生防菌剂,为箭叶淫羊藿叶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8;No.491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小芬;陈艳柠;孟静;陈懿冲;杨成梓;
目的: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对龙岩市中药资源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掌握龙岩市中药资源的基本数据及其变化规律,为合理调整资源保护政策,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和方案,利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等方法,全面地收集中药资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与第三次中药资源的普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龙岩市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数量总计2 244种,隶属于236科981属,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结果相比,药用植物数量增加了1 205种。种群个体数量较多的是菊科、豆科和唇形科的植物,草本植物为主要生活型。重点调查的药用植物共279种,其中185种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品种。结论:建议龙岩市今后在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题下,可充分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有续地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以满足民众对健康、养生、康复、旅游等多方面的需求。
2025年01期 v.48;No.491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家丽;魏升华;杨玲;项文溪;李小明;周雅雪;安江勇;
目的:在不同层面评价野生和栽培红花龙胆药材的品质特征,为红花龙胆的科学种植研究以及作为野生资源的替代品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和栽培红花龙胆为对象,分别对其药材鲜品和干品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鉴别。对芒果苷含量以及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等药材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建立HPLC指纹图谱同步评价整体化学成分的相似度。结果:野生和栽培红花龙胆药材的株高、分枝数、叶长、叶宽等性状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野生药材的株高为46.80~80.93 cm,是栽培药材的1.3倍;野生药材的节间长和叶面积分别为栽培药材的1.24倍和1.17倍;但栽培药材的二级分枝数为野生药材的1.59倍。野生和栽培红花龙胆的显微特征无显著差异。以芒果苷为指标成分,栽培红花龙胆的芒果苷含量为36.76~50.70 mg/g,野生红花龙胆的芒果苷含量为38.28~51.62 mg/g,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了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结论:野生和栽培红花龙胆除了株高和分枝数外,其余各项质量指标无显著差异,表明野生和栽培红花龙胆药材品质相似,今后应开展药效学方面的比较研究,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2025年01期 v.48;No.491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国卫;罗宇琴;宋叶;罗怡靖;谭斯尹;孙冬梅;陈向东;
目的:建立鸡内金配方颗粒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用于原料-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一致性鉴定。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鸡内金药材、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基因组DNA模板,基于文献引物及初始PCR体系,优化PCR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结果:筛选并确定了PCR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鸡内金原料-标准汤剂-配方颗粒均可扩增出约279 bp的目标条带,而伪品及空白均无干扰;同时该方法适用于最大煎煮时长8 h的标准汤剂,并对鸡内金饮片检出限为0.33 ng,鸡内金配方颗粒检出限为2.32 ng。结论:该研究建立的鸡内金配方颗粒特异性PCR鉴别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易于推广,为其他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年01期 v.48;No.491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佩玲;姚志;吴复雯;冯致;向香月;李萌;王义强;
目的:对当前及未来气候情景下大齿牛果藤Nekemias grossedentata(Hand.-Mazz.)J.Wen&Z.L.Nie资源分布状况进行测算,为其资源的合理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大齿牛果藤在中国地区的308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3个环境变量,利用优化的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预测不同气候变化模式下大齿牛果藤潜在适生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建立的MaxEn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64±0.002,预测结果准确度高。模型预测当前的潜在适生区与现有分布区域吻合度较高,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包括广东、广西、湖南等19个省级行政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8.39%。在4种未来气候情景下,大齿牛果藤潜在适生区面积先增加后下降,并呈现出向北部和西部延伸的趋势。年降水量是影响大齿牛果藤分布的主要因子,其贡献率为44.2%。当年降水量在1 000~1 500 mm时,大齿牛果藤的分布概率出现最大值。结论:该研究将有利于大齿牛果藤野生资源的保护及蕴藏量的估算,也为大齿牛果藤种植地选址和种植管理措施的设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年01期 v.48;No.491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家仪;杨洁瑜;侯惠婵;张伟;叶伟霞;林彤;张衡;
目的:系统地研究山慈菇及其6种混伪品的生药学特征,确定不同基原的山慈菇及其混伪品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山慈菇物种鉴定及药材质量控制的水平。方法: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结果:原植物鉴定特征中的球茎形态、花苞、花瓣颜色及形态;性状鉴定特征中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显微鉴定特征中的表皮细胞形态、草酸钙针晶束、黏液细胞等可作为区分山慈菇及其6种混伪品的主要鉴别特征。结论:该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山慈菇及其6种混伪品形态相似的鉴别难题,结果判断准确直观,方便快捷,有助于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水平的提升。
2025年01期 v.48;No.491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宏盼;聂伟;查雨锋;万近福;
目的:对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果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云南重楼果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1进行抗菌、抗炎活性研究。结果:从云南重楼果皮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α,27-二羟基薯蓣皂苷元(1)、薯蓣皂苷元酮(2)、cyclopinnatol(3)、23(E)-cycloart-23-en-3β,25-diol(4)、nuatigenin(5)、薯蓣皂苷元(6)、β-蜕皮激素(7)、pinnatasterone(8)、benzyl alcohol-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9为首次从重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具有抗丙酸痤疮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和一定的抗炎活性。
2025年01期 v.48;No.491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秦国飞;朱峰;霍宗庆;关永霞;张贵民;
目的:研究岩黄连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抗肝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C_(18)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岩黄连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运用CCK-8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肝癌活性评价。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6-hydroxy-17-methoxy-5,7-dioxa-1-azapentacyclo[11.8.0.0~(3,11).0~(4,8).0~(14,19)]henicosa-3(11),4(8),9,12,14,16,18-heptaen-2-one(1)、13,14-dihydro-2,3-dimethoxy-13-methyl-9,10-methylenedioxyberbine-8-one(2)、8-氧化表小檗碱(3)、polycarpine(4)、(8R,13R,14R)-8-甲氧基羰基甲基岩黄连碱(5)、蛇果黄堇碱(6)、(±)-阿朴卡维汀(7)、(+)-thalictrifoline(8)、氢化小檗碱(9)、左旋四氢巴马汀(10)、(+)-碎叶紫堇碱(11)、四氢非洲防己胺(12)、(±)-卡维汀(13)、8-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4)、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15)、8-甲氧基去甲白屈菜红碱(16)、去甲白屈菜红碱(17)、去甲血根碱(18)、二氢白屈菜红碱(19)、二氢血根碱(20)、9S-alkterlactone B(21)、紫堇定(22)、橙黄胡椒酰胺(23)。化合物8、19和20对HuH7肿瘤细胞株显示较强的体外抑制活性,IC_(50)分别为5.62、16.10、10.15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5、17、18、21、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9和20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2025年01期 v.48;No.491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蓝金权;雷欣荷;段志文;孙冬梅;陈向东;管淑玉;何民友;
目的:对白芥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学方法对白芥子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芥子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苄基)-1-硫代-β-D-吡喃葡萄糖苷(1)、对羟基苯甲醇(2)、对羟基苯乙酸(3)、4,4′-二羟基二苄基醚(4)、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5)、4,4′-二羟基苄基硫醚(6)、4′-hydroxybenzyl-4-hydroxy-3-(4″-hydroxybenzyl) benzyl ether(7)、2,4-bis(4-hydroxybenzyl)phenol(8)、benzoylcholine(9)、4-hydroxybenzoylcholine(10)、2,4′-dihydroxy-5-methyldiphenyl-methane(11)。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硫苷类化合物,化合物4、6、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5年01期 v.48;No.491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秉汇;孙建伟;胡玉芬;刘卫国;李建春;
目的:研究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ODS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月腺大戟根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月腺大戟根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3α-dihydroxy-ent-abieta-8(14),13(15)-dien-16,12-olide(1)、eurifoloid C(2)、eurifoloid D(3)、15S,16-dihydroxy-3-oxoisopimar-9(11)-ene(4)、ent-isopimara 8(14),15-dien-3β,12β-diol(5)、wilforol F(6)、ent-pimara-8(14),15-diene-19-ol(7)、(23Z)-9,19-cycloart-23-ene-3α,25-diol(8)、tripterfrielanon A(9)、黑蔓酮酯丁(10)、齐墩果酮酸(11)、olean-12-ene-11α-methoxy-3β-acetate(12)、1-(4-hydroxyphenyl)ethan-1-one(13)、p-hydroxybenzaldehyde(14)。结论:其中,化合物4、6、7、9~11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5年01期 v.48;No.491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书玲;郭玉清;唐晓阳;张岩;郭彦荣;陈小松;
目的:研究金莲花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腺样体的影响。方法:金莲花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抑制腺样体肥大细胞的活性。结果:从金莲花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inocembrin(1)、isoagatholal(2)、异丁香酚甲醚(3)、atractylochromene(4)、黑麦草内酯(5)、丁香酸(6)、香草醛(7)、3,4-二甲氧基桂皮酸(8)、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9)、高圣草酚(10)、5-羟基-3,7,4′-甲氧基黄酮(11)、5-羟基-3,7-二甲氧基-4-甲基黄酮(12)、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13)、berchemol(14)、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5)、香草酸(16)、violanthin(17)、meridinol(18)、spathulenol(19)、morusinhydroperoxide(20)。结论:其中,化合物2、14、17、18、2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显著的抑制腺样体肥大细胞增殖活性。
2025年01期 v.48;No.491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静;倪帅聪;马海小林莫;阎新佳;
目的:研究卷柏科卷柏属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 Spring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硅胶、MCI、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和pre-HPLC等色谱方法对卷柏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卷柏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oellenoside C(1)、异落叶松脂素(2)、表儿茶素(3)、罗汉松脂素(4)、(+)-松脂素(5)、穂花杉双黄酮(6)、丁香酸(7)、绿原酸(8)、tamariscinols U(9)、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11)、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12)和(+)-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1~5、10、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对B16-F10细胞和HepG_2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6对A375细胞和B16-F10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025年01期 v.48;No.491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家腾;马先;李轩年;曲承学;刘骅漫;徐飞;贾新华;
目的:通过血清药物化学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策略,确定益肺通络方的活性化合物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益肺通络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血中移行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化学成分-靶点-途径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益肺通络方治疗IPF的潜在靶点。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大鼠灌胃益肺通络方水提物后,从其含药血清中鉴定出538种化合物,选取110种关键化合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染料木素(Genistein)、龙血素A(Loureirin A)、甘草查尔酮A(Licochalcone A)、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和异微凸剑叶莎醇(Isomucronulatol)是益肺通络方抗IPF的关键成分,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信号通路是益肺通络方治疗IPF的潜在可能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益肺通络方的活性成分与IPF相关的关键靶点有很强的结合亲和力。结论:该文初步阐释了益肺通络方入血成分及其治疗IPF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治疗通路。
2025年01期 v.48;No.491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2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佳星;文检;何昊奇;俞佳;李文婕;蒋桂华;唐策;
目的:建立不同部位翼首草HPLC指纹图谱,比较不同部位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Chomplus~(R )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0.2%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研究翼首草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建立了翼首草地上部位和地下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2个共有峰,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出马钱苷酸、吴茱萸苷、续断苷B及色谱峰5、6共5个差异性标志物。结论:该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翼首草质量评价及其药用部位的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8;No.491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岩;张晨;文萍;谢茵;胡燕珍;陈乐;
目的:建立金樱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为规范金樱子的市场流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考证与市场调研,筛选出金樱子药材感官评价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金樱子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关联性规律,根据关联性规律选定分级指标,制定金樱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对不同等级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金樱子药材以颜色亮红,果实大且狭长者为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糖含量与单颗重、色度值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横纵径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鞣花酸含量与单颗重呈显著正相关,其余内在指标与外观性状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选定药材单颗重、横纵径比、色度值a~*作为分级指标,将金樱子药材划分为一等品、二等品及统货,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一等品、二等品多糖含量显著高于统货,一等品与二等品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制定的金樱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客观可靠,可为其行业或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8;No.491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攀峰;李军;李琴;刘婷婷;李继新;何席呈;
目的:对比分析黔产全缘金粟兰、宽叶金粟兰、丝穗金粟兰根的挥发性成分,筛选出三者的差异性标志物。方法:采用环己烷回流提取3种黔产金粟兰属植物根的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及数据库匹配鉴定其挥发性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3种黔产金粟兰属植物根的挥发性差异标志物。结果:从全缘金粟兰、宽叶金粟兰、丝穗金粟兰的根中分别鉴定出36、51、39个挥发性成分,并从中筛选出17个区分3种金粟兰属植物的挥发性差异标志物。结论:全缘金粟兰、宽叶金粟兰、丝穗金粟兰根挥发性成分具有明显差异,该研究可为黔产金粟兰属植物的鉴别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8;No.491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洁;梁月仪;黄爽;侯栩轩;陈志鹏;孙冬梅;吕渭升;
目的:建立梅花的UPLC指纹图谱方法,为分析不同变种梅花(绿萼梅和红梅花)的质量提供技术方法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Waters BEH C_(18)(150 mm×2.1 mm, 1.7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6∶1)-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柱温为45℃;检测波长为355 nm;进样量为1μL。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及t检验对绿萼梅和红梅花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寻找差异化合物。结果:绿萼梅和红梅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均含有25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9个成分。12批绿萼梅、红梅花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94~1.000、0.955~0.995。CA和PCA可将24批梅花分为2类,OPLS-DA找到了12个差异性标志物,进一步利用t检验发现变种中的9个差异性标志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红梅花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水仙苷、异檞皮苷及色谱峰9、13的峰面积高于绿萼梅,而绿萼梅中色谱峰2、23的峰面积高于红梅花。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区分不同变种梅花药材及其混伪品,可为梅花药材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8;No.491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磊;王皓;孙艳杰;马金刚;孟军;姜大成;昝珂;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分析沙棘中水溶性成分,建立检测方法,用于指导、评价沙棘的质量。方法:采用Inertsil~(TM) NH_2(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83∶1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柱温为30℃,建立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0批沙棘样品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考察;并测定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记10个特征峰,方差贡献率较大的质量标志物为尿苷、腺嘌呤、果糖、甘露糖、葡萄糖,上述5个成分均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3.10%,RSD<3.00%;果实在成熟初期采摘,成分含量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含量降低;综合评价鲜沙棘果在蒸制20 min后干燥的质量最佳。结论:该研究为沙棘中水溶性成分的测定提供了依据,为沙棘采收期的确定、干燥方法研究等提供了参考。
2025年01期 v.48;No.491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子晨;谢佳颖;李双良;陆雪萍;李小辉;崔涛;周林;
目的:建立不同基原地骨皮HPLC指纹图谱及地骨皮乙素含量测定方法,为其基原鉴别、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收集宁夏枸杞地骨皮及枸杞地骨皮各15批,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利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探讨不同基原地骨皮间的差异。结果:宁夏枸杞地骨皮HPLC指纹图谱共标记11个共有峰,枸杞地骨皮共标记5个共有峰,指认其中9号为地骨皮乙素,10号为地骨皮甲素;不同化学计量学分析均可区分2个基原地骨皮样品,OPLS-DA分析中,VIP值>1的色谱峰共有7个,经S-plot筛选出对不同基原分类贡献较大的4个成分(1、2、4、8号色谱峰),通过对比色谱图,推测通过2、4、8号色谱峰可将2个基原地骨皮样品区分开;宁夏枸杞地骨皮、枸杞地骨皮的地骨皮乙素含量分别为6.02%±0.73%、4.06%±0.84%,前者含量显著高于后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为地骨皮基原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8;No.491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0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晏润文;蒲芬;余涛;黄艳敏;罗艳秋;徐士奎;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民族药灯盏细辛中野黄芩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柚皮素、灯盏花甲素、圣草酚、异槲皮苷7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样品采用60%甲醇超声提取,经ShimNex UP C_(18)(100 mm×2.1 mm, 1.8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溶液-含0.1%甲酸的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对灯盏细辛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上述7个成分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0.83%~105.80%,RSD为1.15%~6.36%。不同生境、不同药用部位灯盏细辛中7个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部分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灯盏细辛中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药材的质量控制。
2025年01期 v.48;No.491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蒙蒙;杨汇;杜雯霞;李学欢;李星怡;孙赟;瞿璐;
目的:探讨莫哈韦丝兰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OVA致敏、激发小鼠的方法模拟过敏性哮喘体内模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1 mg/kg)阳性对照组和莫哈韦丝兰高(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通过气道高反应试验(AHR)检测气道敏感程度,HE染色检查小鼠肺组织病理学,ELISA法检测外周血总IgE、OVA-sIgE和BALF中IL-4、IL-5、IL-9、IL-13、IL-25、IL-33、IL-31、IL-3、TSLP水平。IHC检测肺组织IL-4、IL-5、IL-9、IL-13、IL-25、IL-33、IL-31、IL-3、TSLP表达。采用IgE刺激RBL-2H3细胞模拟体外过敏性哮喘模型。将RBL-2H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酮替芬(25.53μg/mL)阳性对照组和莫哈韦丝兰高(400μg/mL)、中(200μg/mL)、低(100μg/mL)浓度组。TB染色观察莫哈韦丝兰提取物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形态的改变;ELISA法检测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后上清液中β-HEX、组胺、IL-33和Th2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莫哈韦丝兰提取物能缓解过敏性哮喘小鼠的AHR,改善小鼠肺组织增厚和肥大细胞浸润,降低血清总IgE、OVA-sIgE和BALF中IL-4、IL-5、IL-9、IL-13、IL-25、IL-33、IL-31、IL-3、TSLP水平,降低肺组织中IL-4、IL-5、IL-9、IL-13、IL-25、IL-33、IL-31、IL-3、TSLP表达。体外实验中,莫哈韦丝兰提取物可改善RBL-2H3细胞变形及空泡现象,降低上清液中β-HEX、组胺、IL-4、IL-5、IL-9、IL-13、IL-33水平。结论:莫哈韦丝兰可能通过抑制Th2相关炎性因子和IL-25、IL-33、IL-3、TSLP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干预过敏性哮喘的发生与发展。
2025年01期 v.48;No.491 17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子钧;徐磊;苗鸿雁;汪一得;杜世阳;刘伟;冯晶;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对针刺诱导大鼠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独活寄生汤低(5.4 g/kg)、中(10.8 g/kg)、高(21.6 g/kg)剂量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针头仅穿刺至皮下,其余各组大鼠尾椎间盘接受针刺建立模型。独活寄生汤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独活寄生汤,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 w。8 w后通过MRI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Masson染色、茜素红染色评估髓核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检测髓核组织中Fe~(2+)、MDA、GSH、ROS、SOD水平;获取髓核组织,免疫组化法(IHC)检测髓核组织中COLⅡ、COLⅩ、MMP13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髓核组织中ACSL4、COLⅩ、FTH、GPX4、PTSG2、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椎间盘退变延缓,椎间盘Pfirrmann评级和髓组织Fe~(2+)、MDA水平显著降低,GSH水平显著升高,独活寄生汤高剂量组髓核组织ROS水平显著降低,独活寄生汤中、高剂量组髓核组织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Masson染色、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髓核与纤维环界限更清晰,Masuda组织学评分显著降低,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升高,钙结节显著减少(P<0.05或P<0.01)。IHC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独活寄生汤中、高剂量组COLⅡ表达显著升高,各给药组COLⅩ、MMP13表达显著降低(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GPX4、FTH、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ACSL4、PTSG2、COLⅩ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能延缓针刺导致的大鼠椎间盘退变,该作用可能与抑制髓核细胞铁死亡有关。
2025年01期 v.48;No.491 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鼎;周珂青;孙春英;秦红玲;陈炜;胡跃强;
目的:基于PDK2/PDH-Nrf2信号轴调控糖酵解和氧化损伤途径,探讨温肺降浊方含药血清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HT22细胞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OGD/R诱导HT22细胞复制血管性痴呆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CA(丙酮酸脱氢酶激酶抑制剂)组和温肺降浊方含药血清组。CCK-8检测OGD处理HT22细胞最佳时间点及不同温肺降浊方含药血清对HT22细胞的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点;检测各组细胞内耗氧率和细胞外酸化率;ROS荧光标记各组细胞活性氧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观察细胞内PDK2、PDH阳性细胞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PDK2/PDH-Nrf2信号轴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OGD处理HT22细胞2 h、20%温肺降浊方含药血清干预24 h为最佳适合条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最大耗氧率、活性氧水平和PDK2阳性表达显著升高,最大酸化率和PDH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DK2 mRNA和蛋白及p-PDK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DH、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DCA组和温肺降浊方含药血清组细胞最大耗氧率、活性氧水平和PDK2阳性表达显著降低,最大酸化率和PDH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DK2 mRNA和蛋白及p-PDK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DH、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温肺降浊方含药血清可通过提高细胞有氧糖酵解能力,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减少神经元细胞过度死亡,其机制可能与PDK2/PDH-Nrf2信号轴的激活有关。
2025年01期 v.48;No.491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登峰;吴泽铭;王静;尚晓玲;
目的:研究参茸汤对缓慢性心律失常(BA)大鼠窦房结组织中HCN4、Cx45、Cx43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治疗BA的作用靶点。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托品(3 mg/kg)阳性对照组及参茸汤低(5.535 g/kg)、中(11.07 g/kg)、高(22.14 g/kg)剂量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纯水,其余各组灌胃盐酸普萘洛尔溶液并联合寒冷刺激法连续14 d制备BA(心阳虚证)大鼠模型。第15天开始给予相应药物,连续干预14 d后取材。每天称量质量并观察心阳虚体征及一般状况。实验前后麻醉大鼠,用BL-420F生物采集系统测量大鼠心电图。取材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理学改变;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大鼠窦房结及其周围心肌组织中HCN4、Cx45、Cx4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茸汤能显著提高BA大鼠的心率,有效改善大鼠的心阳虚证候,降低大鼠心阳虚证评分,升高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中HCN4、Cx45、Cx43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参茸汤干预B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细胞的病理程度及增加组织中Cx45、Cx43和HCN4表达相关。
2025年01期 v.48;No.491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江涛;涂潇雅;叶茂林;刘源;黄宏兴;王吉利;李小玉;
目的:研究壮骨止痛胶囊对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肌肉骨骼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壮骨止痛胶囊组、雌二醇阳性对照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联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法造模,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相应体积的脂肪。术后3个月各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3个月。每周定时测量大鼠的体质量及前肢抓力。DXA检测大鼠的体成分及骨密度,micro CT检测股骨远端骨微结构,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股骨和腓肠肌的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kt、NF-κB、Bcl-x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壮骨止痛胶囊大鼠前肢抓力、SMI、BMC及全身和腰椎BMD显著升高,FAT、Tb.Sp显著降低,BV/TV、BS/BV、BS/TV、Tb.Th、Tb.N显著升高(P<0.05),股骨和腓肠肌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血清AKP、IGF-1、E_2水平显著升高,PINP、β-CTx水平显著降低,腓肠肌p-Akt、NF-κB、Bcl-x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壮骨止痛胶囊能改善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的肌肉骨骼表型特征和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NF-κB/Bcl-xL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1期 v.48;No.491 2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子祥;徐汪洋;刘彩霞;李文峰;吴慧;王业杨;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IL-1β所诱导小鼠骶髂关节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BALB/c乳鼠骶髂关节软骨细胞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2.5μmol/L)组、槲皮素(5μmol/L)组、槲皮素(10μmol/L)组、PDTC(NF-κB抑制剂,20μmol/L)组和槲皮素(10μmol/L)+PDTC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炎性因子和胶原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能升高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和培养上清中IL-6、TNF-α水平,升高培养上清中Col-Ⅰ、Col-Ⅲ水平,降低细胞中MMP-3、MMP-9、p-IκB-α、p-P65蛋白表达。NF-κB抑制剂PDTC可增强槲皮素的作用。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提高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炎性反应、缓解细胞外基质(ECM)紊乱等抵抗IL-1β诱导的小鼠骶髂关节软骨细胞损伤,其调控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1期 v.48;No.491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梁;王洪发;谢正兴;殷天坪;宁众;李娜;唐良华;
目的:研究复方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含药血清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成骨细胞MC3T3-E1 Subclone14自噬、细胞活力和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制备空白血清及复方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含药血清,采用CCK-8法筛选最佳含药血清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MC3T3-E1 Subclone14细胞分为空白血清组、3-MA组、复方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含药血清组、复方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含药血清+3-MA组,CCK-8法检测各组成骨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凋亡率;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成骨细胞矿化情况及矿化结节数量;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ax、Caspase-3在细胞中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Bax、Caspase-3、BALP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PI3K、p-AKT、p-mTOR、Beclin-1、ATG5、Bax、Caspase-3、BALP、Pinp蛋白表达。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10%浓度的含药血清提升细胞活力的作用最佳(P<0.01),故选择其为最佳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复方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及矿化能力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多,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LP mRNA和p-PI3K、p-AKT、p-mTOR、Beclin-1、ATG5、BALP、Pin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3-MA可逆转复方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含药血清的上述作用(P<0.05或P<0.01)。结论:复方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可通过调控成骨细胞自噬进而提升其细胞活力和矿化能力,抑制凋亡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1期 v.48;No.491 217-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2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叶元;张利英;祁亚锋;刘瑜;李洋洋;张志明;
目的:研究益髓生血方通过Keap1/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不同化疗药致小鼠肾损伤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卡铂(40 mg/kg)组、卡铂+益髓生血方(1.05 g/kg)组、5-Fu(182 mg/kg)组、5-Fu+益髓生血方组、紫杉醇(41.6 mg/kg)组、紫杉醇+益髓生血方组,每组10只。卡铂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5 d; 5-Fu腹腔注射,隔日注射1次,共给药4次(7 d);紫杉醇腹腔注射,1次/3 d,共给药5次(14 d)。益髓生血方各组在相应化疗药物完成既定给药次数后灌胃益髓生血方,1次/d,连续7 d。造模成功后益髓生血方各组灌胃给予益髓生血方,正常对照组及各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共灌胃7 d。7 d后麻醉处死小鼠取肾组织,计算肾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肾组织SOD、GSH、CAT、MDA水平;qRt-PCR检测肾组织Keap1、Nrf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Keap1、Nrf2、HO-1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小鼠肾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化疗损伤模型组小鼠肾组织SOD、GSH、CAT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Keap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rf2 mRNA和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各化疗损伤模型组比较,相应益髓生血方组小鼠肾组织SOD、GSH、CAT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Keap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Nrf2 mRNA和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益髓生血方对化疗所致小鼠肾损伤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1期 v.48;No.491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