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锁阳的全球专利格局及研发态势,为未来锁阳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等提供参考。方法:检索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全球所有锁阳相关专利数据,采用专利计量学及图表可视化分析方法,从专利格局、价值与质量、技术功效、功效应用及所治病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全球专利1 823件,中国专利占98.8%,全球创新热度保持不佳;专利核心用途是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及食品制造业,共占比81.5%;热点技术方向是A61K及A61P,共占比81.3%,集中于副作用避免、复杂性降低、便利性提高、成本降低、速度提高、免疫力提高、安全提高等热点技术功效;功效应用主要集中于锁阳与菟丝子、肉苁蓉、淫羊藿等其他中药原料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组合物或药酒、保健酒、食品、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及配比的研发以及锁阳相关产品的包装盒设计,体现的主要功效为补肾壮阳与补肾壮骨;全球专利的价值与质量总体较低,技术创新性、稳定性、实用性不高,价值度≥5的专利仅占比30.8%,发明授权仅占1.2%,转让仅占6.1%,技术运营和实施热度相对较低;中国专利的基数较大,但整体质量低于全球其他国家、地区或组织。结论:未来应加强锁阳资源保护、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发;加强锁阳新成分、新功效、新机制、新用法、新疗法、新剂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创新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提升专利的技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挖掘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开发更多疗效确切的临床实用产品;加强纳米药物、微囊、缓控释剂等新剂型以及神经保护、抗衰老、防治2型糖尿病、抗癌等新作用方面的研究。
目的:探究不同播期对川红花药材及种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川红花为试验材料,每15日为播种周期间隔,从2022年9月份连续播种至2023年4月份。收取川红花药材和种子,观察其性状;对川红花药材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和山柰酚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川红花种子含油率;同时利用X射线观察种子饱满度。结果:随着播种的推迟,红花颜色由深变浅再逐渐加深,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含量表现波动不大,山柰酚含量呈现两个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整体上第五批至第八批(11月3日~12月18日)播期下所收获的川红花品质较好,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及山柰酚含量均较高,分别达到4.771%、0.184%。第六批(11月18日)播期下所收获的川红花种子的含油率最高,为25.89%;第十一批(2月1日播种)所收获的川红花种子百粒重最高,为5.151 g。结论:不同播期对川红花药材及种子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播期为11月和12月的川红花药材和种子的质量较高,为川红花道地性及科学栽培提供参考。
目的:明确环境条件对生防菌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B-BH16-1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提高该菌株对太子参叶斑病菌的生防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温度、酸碱度、水解酶和紫外线照射对菌株B-BH16-1产生的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菌株B-BH16-1发酵液只有经60~80℃处理后,对灰霉菌HP-2e生长抑制活性显著降低;但在40~121℃处理后对互隔交链孢菌MJ2-2a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发酵液在强碱(pH=11)条件处理后,对互隔交链孢菌MJ2-2a的抑菌活性显著降低;但对灰霉菌HP-2e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菌株B-BH16-1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度稳定性。用不同的水解酶和紫外线处理菌株B-BH16-1发酵液,发现蛋白酶K、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和紫外照射处理后的发酵液对互隔交莲孢菌MJ2-2a和灰霉菌HP-2e抑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该结果表明菌株B-BH16-1发酵液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和酶解能力。结论:生防菌株B-BH16-1发酵液在应用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开发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生防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的:探究紫皮石斛中PAL基因的序列结构和蛋白质功能,为后续深入研究紫皮石斛PAL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紫皮石斛为材料,基于其转录组数据进行PAL基因筛选,对PAL基因编码区(ORF)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进行蛋白诱导和体外酶促反应验证。结果:共克隆出3个PAL基因(分别命名为DdPAL1、DdPAL2、DdPAL3)的ORF区,长度分别为1 674 bp、1 674 bp、2 130 bp;分别编码557、557、709个氨基酸;不稳定指数分别为33.55、34.04、32.46;脂肪指数分别为96.23、98.10、92.69。3个DdPALs蛋白皆有苯丙氨酸解氨酶超家族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中,均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通过原核表达仅获得DdPAL1、DdPAL3的上清蛋白,体外酶促反应表明DdPAL1和DdPAL3蛋白均能有效地催化L-苯丙氨酸生成反式肉桂酸,DdPAL3还能够催化L-酪氨酸生成对-香豆酸。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紫皮石斛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分析了DdPALs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性质、表达模式及蛋白催化功能,为进一步研究DdPALs基因在紫皮石斛木质素及黄酮类等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对不同来源的36份远志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筛选与有效成分相关的遗传位点,为远志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ISSR标记对36份远志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使用MLM方法对标记结果和有效成分进行关联分析。结果:36份远志种质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范围在0.1335~0.6131,基于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在0.63处将36份远志种质分为两大类;测得不同来源远志种质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0.61%、2.30%;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36份远志种质划分为3个亚群,利用上述结果在MLM模型中分析显示在显著关联下(P<0.05)总共有6个引物13个位点关联到三种有效成分,解释率范围在11.69%~29.63%。结论:远志种质资源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并且存在基因流动,开发的多个ISSR位点可以为高品质分子育种提供依据。
目的:研究在干旱胁迫下喷施芸苔素内酯(Br)对白及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了解Br对缓解干旱胁迫对白及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计一个正常浇水对照组(CK),一个干旱处理组及干旱条件下四个梯度(0.01、0.1、0.5、1μmol/L)Br处理组,进行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白及多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测定,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白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各梯度浓度Br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白及多糖含量均大于未喷施芸苔素内酯的干旱处理组,且大致随Br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POD及CAT活性均低于干旱处理组,且随着Br处理浓度的增加,持续降低,至1μmol/L时,大多数指标与CK组差异不显著。通过对叶片超微结构的对比发现,相较于干旱处理组细胞内各细胞器的严重损伤状态,0.5μmol/L的Br处理组的胞内状态明显改善,与CK组较为接近。结论:喷施浓度为0.5μmol/L的芸苔素内酯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白及的损害作用,为白及在干旱环境下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正>1征稿内容1.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试验等。
目的:对丁癸草Zornia gibbosa Span.进行生药学研究,为丁癸草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定、药材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方法,筛选出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利用薄层色谱鉴定以及DNA条形码鉴定等方法对丁癸草进行物种真实性研究。结果:分别确定了丁癸草的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以及根、茎、叶组织和混合粉末中的显微特征;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定丁癸草的方法;基于ITS序列分析了丁癸草及其同属部分植物的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可有效地区别丁癸草及其同属植物,为丁癸草药用资源的后续深入地研究积累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正>《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广东省中药协会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自1978年创刊以来,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和各类期刊奖。为“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期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78名(统计刊源为1868种)。自1997年以来连年被美国Medline收录,并进入收录中国论文较多的20种期刊之列。自2017年以来连年被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收录。《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和个人;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正>1征稿内容1.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试验等。1.3中药材鉴别,加工炮制和商品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