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120
基于专利计量学分析锁阳的全球专利格局及研发态势
顾志荣;祁梅;毛小文;杨浩;葛斌;目的:分析锁阳的全球专利格局及研发态势,为未来锁阳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等提供参考。方法:检索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全球所有锁阳相关专利数据,采用专利计量学及图表可视化分析方法,从专利格局、价值与质量、技术功效、功效应用及所治病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全球专利1 823件,中国专利占98.8%,全球创新热度保持不佳;专利核心用途是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及食品制造业,共占比81.5%;热点技术方向是A61K及A61P,共占比81.3%,集中于副作用避免、复杂性降低、便利性提高、成本降低、速度提高、免疫力提高、安全提高等热点技术功效;功效应用主要集中于锁阳与菟丝子、肉苁蓉、淫羊藿等其他中药原料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组合物或药酒、保健酒、食品、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及配比的研发以及锁阳相关产品的包装盒设计,体现的主要功效为补肾壮阳与补肾壮骨;全球专利的价值与质量总体较低,技术创新性、稳定性、实用性不高,价值度≥5的专利仅占比30.8%,发明授权仅占1.2%,转让仅占6.1%,技术运营和实施热度相对较低;中国专利的基数较大,但整体质量低于全球其他国家、地区或组织。结论:未来应加强锁阳资源保护、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发;加强锁阳新成分、新功效、新机制、新用法、新疗法、新剂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创新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提升专利的技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挖掘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开发更多疗效确切的临床实用产品;加强纳米药物、微囊、缓控释剂等新剂型以及神经保护、抗衰老、防治2型糖尿病、抗癌等新作用方面的研究。
紫皮石斛DdPALs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催化性质研究
金芯羽;韩庆莉;何霞红;施蕊;唐军荣;目的:探究紫皮石斛中PAL基因的序列结构和蛋白质功能,为后续深入研究紫皮石斛PAL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紫皮石斛为材料,基于其转录组数据进行PAL基因筛选,对PAL基因编码区(ORF)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进行蛋白诱导和体外酶促反应验证。结果:共克隆出3个PAL基因(分别命名为DdPAL1、DdPAL2、DdPAL3)的ORF区,长度分别为1 674 bp、1 674 bp、2 130 bp;分别编码557、557、709个氨基酸;不稳定指数分别为33.55、34.04、32.46;脂肪指数分别为96.23、98.10、92.69。3个DdPALs蛋白皆有苯丙氨酸解氨酶超家族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中,均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通过原核表达仅获得DdPAL1、DdPAL3的上清蛋白,体外酶促反应表明DdPAL1和DdPAL3蛋白均能有效地催化L-苯丙氨酸生成反式肉桂酸,DdPAL3还能够催化L-酪氨酸生成对-香豆酸。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紫皮石斛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分析了DdPALs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性质、表达模式及蛋白催化功能,为进一步研究DdPALs基因在紫皮石斛木质素及黄酮类等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不同播期对川红花药材和种子质量的影响
胡月莹;郝志禹;周妍汛;彭燕妮;彭利君;裴瑾;陈江;目的:探究不同播期对川红花药材及种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川红花为试验材料,每15日为播种周期间隔,从2022年9月份连续播种至2023年4月份。收取川红花药材和种子,观察其性状;对川红花药材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和山柰酚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川红花种子含油率;同时利用X射线观察种子饱满度。结果:随着播种的推迟,红花颜色由深变浅再逐渐加深,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含量表现波动不大,山柰酚含量呈现两个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整体上第五批至第八批(11月3日~12月18日)播期下所收获的川红花品质较好,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及山柰酚含量均较高,分别达到4.771%、0.184%。第六批(11月18日)播期下所收获的川红花种子的含油率最高,为25.89%;第十一批(2月1日播种)所收获的川红花种子百粒重最高,为5.151 g。结论:不同播期对川红花药材及种子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播期为11月和12月的川红花药材和种子的质量较高,为川红花道地性及科学栽培提供参考。
不同储存因素对益智饮片质量的影响
韩敏;何席呈;吴珊珊;王若男;雷艳;目的:分析不同储存因素对益智饮片质量的影响,为确定益智及其饮片的储存条件和保质期提供参考。方法:将益智及其饮片置于温度、湿度、光照等不同环境,储存5~90 d,观察其外观性状,测定吸湿率、含水量等,采用GC-MS以萘为内标的半定量方法测定(+)-β-芹子烯、巴伦西亚橘烯、α-人参烯、圆柚酮的含量,多元统计分析不同储存因素对样品质量的影响。结果:益智及其饮片分别在湿度90%、湿度75%、高氧、温度50℃、避光和自然光放置不同时间时,其外观性状出现气味散失、发霉等不同程度变质现象。储存在温度10℃环境时,其外观性状变化不明显,吸湿率和含水量变化较平稳。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益智及其饮片在高湿、高氧、光照、高温条件下质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论:益智及其饮片质量受储存因素影响的顺序依次是湿度>氧气>光照>温度,可以在阴凉环境暂时存放30 d代替益智临方炮制,该结果为增加益智饮片的临床使用和制定其保质期提供了参考。
三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汉林;王勇;陈中坚;魏富刚;李娅;刘长英;熊高;目的:对三七不同种质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测定经两个世代种植于同一资源圃的162份三年生三七的9个农艺性状和8个有效成分含量,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三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结果:三七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92~2.05,变异系数(CV)为14.61%~47.92%,有效成分含量的H′为1.65~1.96,CV为34.10%~75.67%,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农艺性状之间或是有效成分含量之间主要表现正相关,而大部分农艺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各性状存在一定的协同性或拮抗性;主成分分析将17个指标可简化为5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5个主成分反映了各种质资源76.323%的主要性状信息,并利用5个因子建立用于资源评价的综合得分值(F值)方程,通过F值初步筛选出排名前三的种质为Pn151、Pn141和Pn160;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20时可将该群体聚成五类,其中第Ⅳ类和第Ⅴ类分别为三七高品质型和高产型。结论:三七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分析获得可供三七育种的优异种质,为高效利用三七种质资源以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陕西省丹参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拮抗菌的筛选
王莉;王雅竹;段薇薇;林伟锋;韩立荣;目的:明确陕西地区丹参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筛选对丹参叶斑病有抑制作用的生防放线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鉴定明确病原菌种类。采用平板对峙法,对丹参根际土壤活性放线菌进行分离筛选;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生防菌进行鉴定;结合盆栽药效试验评估菌株生防潜力。结果:从丹参叶斑病病叶样本分离病原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明确菌株DY2为丹参叶斑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从健康丹参土壤中分离获得了1株对丹参叶斑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DS-29,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浅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olus,该菌株发酵液对丹参叶斑病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2.34%,对丹参叶斑病防治效果为75.64%。此外,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还可促进丹参植株的生长,该处理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陕西地区丹参叶斑病是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浅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olus DS-29对丹参叶斑病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兼具促生作用,具有一定研究开发潜力,本研究结果为丹参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是实验依据。
药食同源的香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马丽杰;谢小峰;马琼;李卫强;罗彦慧;药食同源的香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因其天然性和多靶点机制逐渐受到重视。该文通过回顾香药的起源、概念及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阐述了香药在降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以及保护心血管健康方面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析典型香药的临床疗效总结了其独特的治疗优势。研究表明,香药中的活性成分,如肉桂多酚、姜黄素和西红花苷等,通过抗氧化、抗炎和多途径代谢调节等作用,有效缓解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管香药在糖尿病辅助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的研究仍面临疗效持续性、安全性及成分标准化等方面的挑战。后续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毒理学研究,探索香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长效性及联合用药方案。随着研究的深入,药食同源香药有望成为糖尿病的辅助或替代疗法,并在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健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天然治疗选择。
葛根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姚曼曼;马丽亚;张大伟;张雪琳;周玄;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病理机制未明、影响全身多系统的妇科高发病,是育龄期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葛根素是一种异黄酮类衍生物,为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降糖、降压、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近年来葛根素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的作用被广泛关注,研究显示葛根素可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性激素、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等多途径、多靶点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对葛根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葛根素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曦;张丽宏;王晓晓;杨雯;金玉青;吕光华;当归具有治病、防病、保健等多种用途。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归含有苯酞类及其二聚体、酚酸类、多糖、黄酮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当归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机体的造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药理作用;其主要生物活性包括造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抗辐射、抗肿瘤、镇痛、调节平滑肌以及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和人们日常生活保健、药品及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桂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许源;宿树兰;王团结;段金廒;王振中;桂枝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系列以桂枝为主药的经典方剂。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文献,对桂枝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桂枝中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类、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抗病毒、利尿、扩张血管、促进发汗、降压、解热、解痉镇痛、镇静、抗惊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为桂枝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与参考。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曦;张丽宏;王晓晓;杨雯;金玉青;吕光华;当归具有治病、防病、保健等多种用途。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归含有苯酞类及其二聚体、酚酸类、多糖、黄酮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当归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机体的造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药理作用;其主要生物活性包括造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抗辐射、抗肿瘤、镇痛、调节平滑肌以及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和人们日常生活保健、药品及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桂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许源;宿树兰;王团结;段金廒;王振中;桂枝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系列以桂枝为主药的经典方剂。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文献,对桂枝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桂枝中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类、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抗病毒、利尿、扩张血管、促进发汗、降压、解热、解痉镇痛、镇静、抗惊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为桂枝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与参考。